王牌专题研究 NEWS

县域之问:如何打造百强县“河南雁阵”?

时间:2023-08-02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7月2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报告及“2023百强县”榜单。其中,江苏昆山继续位列榜首,江苏以23席成为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浙江和山东表现突出,分别占16席和13席。
 
具体到河南而言,共有4县(市)上榜,位次分别是巩义46、新郑58、永城59、中牟78。无论是中部区域横向对比,还是河南近三年上榜强县数量纵向对比,均反映出当下河南县域发展“失速”,暂时落后于湖北等省份。这表明,在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态势下,河南在推进县域经济“成高原”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压态势,聚焦县域发力,锚定打造百强县“河南雁阵”格局,实现河南县域大省向县域强省跨越发展。
 
图源:赛迪顾问
 
百强县模式及其增长密码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单元,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底盘。每年一度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排序,从各项指标和发展模式来看,从中都透露出强县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密码。
 
据悉,2023赛迪百强县设置评价“双门槛”,即GDP≥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以及8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入榜强县门槛的GDP由2022年的500亿增加到了600亿。这也标志着百强县考核侧重于对经济增长的重点考核,也意味着当前“百强县”呈现出经济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从榜单的区域分布看,“东多西少、强省强县”的分布格局与往年并没有太多改变,东南沿海地区是“百强县”集中地,这是“强县恒强”雄厚实力和持续发力的突出呈现。中部地区百强县数量下降、西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增长,东北百强县仅剩1席。动态数据格局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地方政府培育强县“黑马”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强县竞争之路暗流涌动,各地政府都在抢机遇。
 
从县域模式上看,赛迪将百强县发展分为“狼群模式”“雁行模式”“狮王模式”。从模式上看,江浙地区的“狼群模式”,依赖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形成了产业链辐射带动,以及相应的产业创新驱动,众多千亿县和百强县,呈现出“多点共进、协同发展”的趋势,从而彰显我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榜样力量。而“雁行模式”,则呈现出“雁行阵列、梯队发展”的趋势。以中心城市、主导产业联动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以“雁行阵列”的典型案例湖北省为例。本次百强县榜单中,湖北有8县入榜,县域经济呈现出“争先进位”的竞争态势。湖北仙桃市是湖北第一个GDP过千亿的县域,也一直是湖北县域经济的“领头羊”,8个百强县域平均GDP、平均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平均占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湖北的强县“雁行阵列”可以看出:湖北县域经济结构正在进行强化“头雁引领,梯队优化”。各区域都在加快构建以百强县、千亿县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化县域产业发展体系。以千亿县和百强县为“头雁”,带动更多的县域紧跟“头雁”,实现质效跃升,形成了明显的“雁阵效应”。
 
河南县域“失速”的观察
 
对比湖北典型的“雁行”模式,不难看出,河南在县域“雁阵梯次”培育方面明显滞后。最近三年,河南上榜的强县数量从7个降到6个,今年仅有4县入榜,前几年入榜的强县今年出局。从中部六省的排位看,也是从三年前的中部第一,下降为中部第二,与湖北的8个上榜强县相比差距逐渐拉开。强县数量的沉浮,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河南县域发展的问题和短板。
 
河南百强县数量下降,与河南省域经济发展失速态势吻合。以刚刚公布的上半年各省宏观经济数据对比来看,在中部六省的经济数据中,湖北增长率为7.17%,安徽为6.1%、湖南4.65%,而河南仅为1.85%。河南增速弱于湖北,郑州增速弱于武汉。河南县域发展“失速”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
 
 1.头部强县,GDP增长难以大幅跃升
 
今年进入“GDP千亿俱乐部”的县域达到54个,相比2022年增加了10个,湖北仙桃市率先“破千”,河南目前尚没有县域进入“千亿县”名单。以河南GDP强县巩义和禹州为例。2022年巩义市GDP为962.6亿元,禹州市GDP为926.93亿元,距离千亿县仅一步之遥。但是,近年来,均陷入年度增量较小、增幅较窄的增长困境。
 
 
2. GDP强县,高质量发展成色不足
 
从GDP超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亿元的门槛来看,河南并不缺达标的县域。以禹州为例。2022年禹州市的GPD是926.9亿元,公共预算为27亿元,已经超越百强县的第一个门槛,没有入榜的原因在于第二道门槛,从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4个一级指标上看,大概率是在增长潜力和绿色水平上,有所欠缺。这也显示出县域发展不能“唯GDP”论,需要多维度综合考量。河南各GDP强县亟需弥补相应的指标短板,以更好地体现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要求。
 
3. 省会郑州带动力不足
 
以新密、荥阳等郑州所辖县市的落榜为例,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以郑州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不明显,省会郑州对县域的“头雁”功能乏力,其引领“雁阵梯次”的带动力明显不足。
 
纵观河南县域经济“失速”的原因,从多项数据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降幅是关键因素,尤其是占比较大的传统制造业增速疲软是主因之一。
 
前些年,很多县域政府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为目标,淘汰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导致第二产业占比迅速下降。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发文指出:不能简单要求传统产业关停退出,对第二产业的快速下降提出了警告。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赛迪研究,近九成百强县”产业占比超过40%,所以,结合近几年县域第二产业,尤其是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强势表现,呈现出强县产业的新引擎。
 
而此次郑州中牟县的强势上位也算是个“黑马”例证。中牟县是今年新入榜的百强县,排名78位,显露出优越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牟县的汽车产业体系、生物医药和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可以说,新兴产业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中牟县跃升百强县的核心动力。此外,近年来,中牟县落户了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引进了方特度假园区、电影小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海昌海洋公园、杉杉奥特莱斯、中原数字出版产业园等项目。中牟县的发展崛起,体现出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双轨并茂、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
 
构建“河南雁阵”的智库思考
 
从产业层面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搅动区域产业格局,进而带动新一轮县域产业洗牌。河南并未形成稳定成型的强县“雁阵”发展格局,加上县域产业增速下降,成为今年河南折戟百强榜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头雁”不强,引领功能偏弱,加上“雁阵梯次”培育不够,所以说,“河南雁阵”强县格局任重道远。
 
如何构建“河南雁阵”,破解河南增长“失速”的课题?从县域实践来看,需要“跳出县域”发展县域经济,从“河南雁阵”的现代产业体系顶层设计出发,以系统解决方案重构县域经济新增长方式。
 
1.深化“三项改革”,省级统筹夯实河南县域经济“成高原”
 
放眼全国,省级统筹,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力量。省级层面,加快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的产业力度亟需进一步加强。今年以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调研和会议中多次提及县域经济放权赋能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改革“三项改革”。这充分传递出河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心与信心。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下,县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2023年河南拼经济的“换道领跑”主阵地。
 
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关键在于做好顶层设计,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夯实县域经济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地方政府需要培育“雁阵梯次”强县格局,加强“头雁”带动功能,“梯次”补上去。同时,制定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有“高峰”、有“高原”、有“高地”梯次,即强县建设起“高峰”,梯次起“高原”,现代化产业体系起“高地”。
 
2. 强化“一把手”责任担当,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分析“百强县”增量省份的政策措施,强化“一把手”工程考核,这意味着着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域主政者决策力与执行力要突出责任担当,干部队伍一定要“起劲”,在干部队伍建设和拼劲上要发力。促进河南县域涌现更多“千亿县”“百强县”“经济强县”,主政者及其领导班子要勇于扛起时代的责任担当。2023年,河南加大对县域“一把手”干部的调整力度,越来越多的70后、80后“知识型”“实干型”年轻干部走上县域重要岗位,将给河南县域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年轻干部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更能贴近时代发展要求,更能体现责任担当,更能理解强县目标对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性。其思想格局和先进理念更能促进河南县域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等产业要素流动和产业突破。
 
3.强化中心城市带动, 县域融入城市群协调发展
 
毗邻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副中心城市,是百强县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河南县域大省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头雁”强县带动,次强县梯次进位,形成“河南雁阵”格局和态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发挥省会郑州都市圈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头雁”强县带动,洛阳和南阳两大副中心城市及各区域中心城市的“次强县”带动作用。
 
总之,河南的强县之策,需要进一步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而提振和影响周边县域发展,培育县域“雁行阵列”新增长点,最终形成“头雁领航、群雁奋飞、雏雁丰翼”的雁阵效应。
 
4.地方政府如何培育雁阵,发挥先进制造业的龙头带动作用
 
百强县的制造业增加值及产业占比,均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解决河南经济“失速”的关键之举,在于加快河南先进制造业发展,增强对县域传统制造业的高科技技术赋能,发挥先进制造业的龙头牵引作用,构建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有助于全面破解河南传统制造业粗放式发展的困境,实现河南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新兴战略产业链和传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着力增强郑州县域的“头雁效应”,培育构建县域产业雁阵节点,突出创新引领,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紧抓产业升级新机遇。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县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
 
5.立足农业大省的资源优势,成就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胜势
 
百强县和千亿县,无一不是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标杆。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县域农业资源优势突出,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基础优势。目前,河南已经初步形成“一县一品”“一县一业”“一县一策”模式,初步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因而,亟需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集群。
 
县域主政者,应当立足县域实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找准定位,走出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县域农业特色产业要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向专业化、集约化、链条化发展,形成河南强势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彻底打破县域农业“低端传统”的路径依赖,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化发展的增值增效空间。
 
小结
 
如何打造强县的“河南雁阵”?不仅是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头雁”之问,也是“雁阵梯次”格局与态势之问,更是地方政府“强县决策”“强县建设”之问。在河南打造“产业强省”的进程中,“产业强县”的战略布局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站位,县域正奔着“强县富民”的目标迈进。
 
要实现河南县域“雁阵效应”,不仅需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培育强县产业“黑马”与“紫牛”,要把握河南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式和新需求,不断探索新路子,强化政策引领,彰显县域特色,突出产业优势,辐射周边区域,培育“雁阵”节点,方能为县域经济提质增效,跑出“换道领跑”的河南速度。


上一篇:试点探路 | 河南“土地变革”典型经验提振开发区产业亩效

下一篇:“临汾模式”能给河南哪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