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乐见乡村振兴的“贵州模式”正在全面起势

时间:2023-03-04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继前不久“2023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积极行动,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照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以及全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任务,及时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贵州一号文件”) 。
总体来看,一方面,“贵州一号文件”基本遵循“中央一号文件”战略导向和方向目标,深入谋划乡村振兴的“贵州模式”,体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落地实施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条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担当和战略高度;另一方面,“贵州一号文件”对“中央一号文件”的高度理解与深度把握,体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等五级党委大抓乡村振兴、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信心,以及创新发展西部乡村振兴“贵州模式”的新思路。
 
贵州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的西部“桥头堡”。党和国家曾在2012年和2022年两次发文,鼓励和支持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闯新路,成为支持贵州两个“黄金十年”战略发展和政策支撑的思维导图。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空间、人文地理空间和经济地理空间的独特性,贵州经济发展的底色仍是生态农业大省和县域经济大省。乡村振兴作为支撑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基础”,历经中高速发展模式和高质量发展两大战略拐点,贵州生态农业大省的底色由传统生态农业逐渐演变为生态文旅大省和大数据强省。
 
 
01
构建贵州乡村振兴模式是发展之需
 
贵州省“十四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行动战略,既是贵州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其中,乡村振兴是和大数据产业及大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通盘来看,贵州经济大盘中突出的产业新形态是大数据产业,包括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及其大数据资源和品牌输出,但数字化产业规模尚未形成带动全国影响世界的新格局。虽然近年来大生态产业有所崛起和创新,但大生态产业传统资源经济形成的传统文旅占主导,尚未形成“多彩贵州”的大生态产业创新高地和大开放格局,品牌溢出效应和生态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不够。
 
贵州是西部山地县域经济大省,但县域经济总量和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县域经济体量整体偏弱。乡村振兴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多数县域缺少顶层设计战略和地方政府优化配置资源的系统解决方案,缺少乡村振兴的大开放格局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支撑模式。由此可见,2023年贵州乡村振兴实现创新的突破点,在于立足新发展阶段,立足贵州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打造具有“多彩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贵州模式”。
 
从贵州“十四五”规划到2023“贵州一号文件”战略推进,贵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攻坚之年,也是贵州省推进西部大开发中闯新路、持续夯实贵州县域大省“底盘经济”基础、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大数据产业先行发展和大生态底色的比较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的关键之年。尤其是在全省脱贫攻坚巩固拓展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风口,构建贵州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乃是当务之急。 
 
02
乡村振兴的“贵州模式”正在全面起势
 
 
2023年“贵州一号文件”指出: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着力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创新力度。
 
2023年乡村振兴“贵州模式”明显是和“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相向相承,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战略纵深。既体现了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国家意志,也体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以乡村振兴为主抓手、推进贵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力争在西部乡村振兴发展中闯新路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贵州决策立足省情县情和乡村实情、全面覆盖、不留盲区、不留边角、求真务实的顶层设计战略意识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新思路,即在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是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来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的基础面,二是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创新贵州发展模式,三是以市场化招商实现贵州发展的重点突破。
 
贵州刺梨果
图片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03
解读乡村振兴的“贵州模式”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
 
“贵州一号文件”强调指出:着力建设,持续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深化东西部协作,持续推进粤企入黔“双百”行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山区贵州,把握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无疑是巩固脱贫攻坚已取得的成果基础。
事实上,阶段性的行政扶贫和政策帮扶,虽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但缺乏根本性效能。新时期,新阶段,贵州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拓展,仍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艰难时期,因为各种客观短板原因和不确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振兴发展。因此,必须盘整先期脱贫攻坚的有效资源,再进行整合、配置和优化社会资源,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激活内生动力。
 
 
三穗县台烈镇颇洞村新貌
图片来源:乡镇论坛公众号
 
2.贵州开放新格局
 
在贵州“十四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决策“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行动中,顺应贵州经济“强省会” “东西协同发展” “黔东南黎从榕”等功能板块发展趋势,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放在山区贵州开放大格局之中,“飞地”跨越与粤港澳大湾区及杭州对口支援互联互通;以“黎从榕”为战略桥头堡,进一步打通粤黔、浙黔等帮扶资源和产业要素流动的堵点和难点,促进贵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江浙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和产业延伸。
 
湄潭县永兴镇万亩茶海
图片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通过“黎从榕”战略,实现“一石数鸟”的功效,一是复制推广“黎从榕”区域功能样板模式,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开放格局和提升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度与战略纵深;二是以开放贵州产业格局整合产业资源,提振黔东南功能板块发展区位优势;三是引领和示范全省乃至中西部县域经济开放联动发展模式创新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贵州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及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难题。
 
3.市场化招商“贵州模式”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贵州一号文件”形成战略与政策合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纵深发展,其根本遵循和逻辑推理,无疑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战略导向,地方党委政府优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加上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和完善;乡村产业基础资源和基本业态是根本,而单纯依靠本土农业、生态、文旅资源和产业基础,对新时期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不仅资源缺口甚大,而且产业基础也有诸多短板。贵州“十四五”规划及省委省政府之所以决策推出经济功能板块崛起和“黎从榕”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开放贵州大格局,将生态贵州“移”至沿海发达经济前沿,将沿海发达经济“移”至贵州生态,鼓励和支持贵州县域经济闯新路,开新局,突破发展。无论是县域经济还是乡村振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贵州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抓手,而产业招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又是核心抓手中的核心引擎。
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2022年,当“黎从榕”战略推行时,全省各功能板块区域和县域决策层纷纷行动起来,借“黎从榕”开放格局,先后启动进军深圳粤港澳大湾区专业招商,改过去的“坐门等商”为“出门招商”。2023年伊始,贵州即率团“出境抢单”走出国门招商即是力证。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零散招商、同学招商、亲友招商、吃喝招商、行政招商等成本高、效率低的传统招商模式,代之而起的是市场化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区域招商、产业园招商、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等现代招商体系和招商模式的构建。黔东南州和三穗县率先实施跨区域招商,以深圳为招商“桥头堡”,以粤港澳大湾区及江浙沿海发达地区为辐射带动各类招商模式的创新。
 
北京市民参观贵荟馆·贵京荟
 
三穗县委县政府在积极导入第三方智库顶层设计战略和政府系统解决方案的同时,先期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如农文旅综合发展的三穗县“八弓草市”,将生态、农业、民俗、文化、风情融合起来,带动乡村振兴产业联动发展;重点打造三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板块功能样板及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牵动三穗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以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市场化招商模式开创中国中西部县域经济现代化招商改革的先河。目前,三穗已形成“走出去,请进来”市场化专业招商新格局、新业态,三穗县专业招商模式已然成型,走在贵州省88个县市的前列。
图片三穗县八弓草市,图片来源:贵州日报
结语
 
贵州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将持续的深化突破。脱贫攻坚的成果要不断夯实、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体系要健全完善,产业链资源要扬长补短。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制高点是乡村产业,而乡村产业的核心点是市场化招商,乡村振兴“贵州模式”之所以鲜明突出,是因为,“贵州模式”很好地把握乡村振兴的发展逻辑,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来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的基础面,二是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创新贵州发展模式,三是以市场化招商实现贵州发展的重点突破。
 
 我们坚信:一个“多彩贵州”的乡村振兴模式,正在全面起势,贵州的88个县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将在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中得以实现。
 
(作者系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上官同君)


上一篇:农业大省如何打造“美豫名品”?

下一篇:上官同君:打好“组合拳” 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