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袁家村的背后:如何以“农民、农业、农村”解题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2018-08-03来源:王牌智库 作者:acebm 点击:
次
打开搜狗“微信”搜索,有关袁家村的文章“比比皆是”,有关袁家村的考察“络绎不绝”。人们乐于思考袁家村模式为什么会成功、探讨袁家村模式能不能复制?
深度解读袁家村,才知道袁家村如何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而腾飞起来,成为成功解决“农民、农业、农村”三大难题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板。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红火”袁家村“的背后......
红火“袁家村”的背后
袁家村被称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关中第一村”,“关中丽江”;2017年,袁家村年游客超500万,旅游总收入3.8亿元。
追溯过去,十年前的袁家村还是一个只有62户286人的“烂杆村”。袁家村奇迹是怎样打造的?
展望未来,袁家村模式的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能否在更多的地方诞生更多的“袁家村”?袁家村模式之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意义在哪?
乡村振兴,不能以设计师、专家、政府为主体,一定是以农民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发挥村支书的“带动力”
如同吴仁宝的带领,把华西村打造成“天下第一村”;李连成的带领,把西辛庄变成了人均收入近三万元的全国闻名示范村;袁家村奇迹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一位核心人物——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
改革开放后,红红火火的村办企业着实让袁家村村民们尝到了甜头。然而,2000年以后由于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村上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再次陷入困境中。新任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开始带领村民再一次探索转型发展。
2007年,袁家村率先提出打造关中民俗文化旅游第一品牌的目标。以村子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建成民俗浓厚,特色鲜明的“关中印象体验地”。郭占武带领村民转型发展旅游,通过全民参与,袁家村把所有人的利益绑到一块,带动全体村民奔小康。
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袁家村,村干部都有思想自觉:当干部就不要想着与民争利,否则就没有威信。袁家村的干部没有一点特权,就是服务队,就是为村民跑腿的,为群众服务的,干活的。但是大家心里又都明白:村里发展好了,自己家也会跟着好,有大家才有小家。”
乡村振兴——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村集体经济的良好发展还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村民共治。如何更好地发挥村民的主体性作用?这之中,袁家村有独到的举措。
1、淳朴民风化解信任危机。袁家村始终把塑造诚信文化作为立村之本、经营之基。把袁家村人的实心、用心、专心、诚心融入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具体到管理经营的细节上,每家经营商户在自己的广告招牌上明确写下诚信承诺书,“如果羊血掺假,甘愿祸及子孙”“以上内容真实可靠,如若违背甘愿后辈受穷”等,以诚信为本的集体价值观共同维护袁家村的和谐发展。
2、经济激励助力相互监督。袁家村各个项目相互持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慢的商户共享高收益项目分红,发展快的商户督促指导低收益项目。不存在一家独大、不接受不劳而获、即使是留守妇女和高龄老人也可以通过在民俗广场重现传统生产、加工场景或者打扫景区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来获取收入、为村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村民商户树立主人意识。袁家村村民自主成立小吃协会、农家乐协会、回民食品协会、酒吧协会和手工作坊协会等,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食材和食品当场销毁,立即关门整顿,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其退出袁家村。每逢节假日,村里迎来大量的客流时,村民、干部都会自发地带上红袖章走上街头维护秩序、打扫卫生,共同治理袁家村。
袁家村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
袁家村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本村村民“共同富裕的目标”,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3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达20多亿元。而且,袁家村还汇集了1000多个创客投资、开店、做生意,吸纳了周边村民及外地约3000多人就业,带动周边2万多农民增收。
以新集体经济运营方式,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大发展,是乡村振兴之正确方向。
乡村振兴——创新农业发展
袁家村的成功,值得当下每个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农村思考到底该如何发展农业?脱离农业,会走了样;立足农业,创新农业发展,才能真正的振兴乡村。
近年来,袁家村从发展乡村旅游起步,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加凸显,第三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从手工作坊到加工工厂再到连锁加工企业,第二产业跟随第三产业走;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对优质农副产品原材料的需求。遍布各地的种植养殖基地和订单农业,使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袁家村坚持一产为二产提供优质原料,二产为三产提供名特产品,三产为一产二产开拓广阔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制造和销售联为一体,改变了三个产业相互脱节,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制作者和销售者苦乐不均的状况,实现了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袁家村通过打造以关中民俗文化为核心的关中印象体验景区,从品牌、主题、创意、风格到业态、招商、运营、管理、制度等反复试验,不断探索,形成一个相容共生、互补兼顾、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闭环和成熟商业模式。
一种产权制度只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算有效率。
袁家村选择进行股份合作,其新集体经济实现了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的高度统一。袁家村股份制经营模式主要由5部分构成:
袁家村的实践,以产权共有为核心,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强调清晰的个人产权,并且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人努力、互相监督,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集体与农户利益的均衡发展。
保持农村的风貌,是持续吸引城市游客体验乡土文化的核心磁力。
独具匠心的规划打造
2007年,袁家村因地制宜,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
通过集资的方式,筹措资金近亿元,开始修建民俗村。为了体现民俗风情,针对村里没有古建筑的问题,从礼泉、山西运城购买三座古楼房,整体拆卸运回按原貌重建,建成现今游人看到的拥有古茶楼、油坊、布坊、面坊、醋坊、辣子坊及地方名优小吃等百余间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一条街。
在主题意象营造过程中,袁家村延展旅游项目为体现关中生产生活方式的作坊参与性活动、体现关中饮食文化的食街商贸活动、集休闲度假饮食为一体的仿古乡村院落农家乐、展现田园风光的果园采摘、烧烤垂钓及以娱乐运动为主的游乐场等。
在景观规划设计上,根据旅游项目延展为承载关中生产作坊及饮食商贸的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及街市、具有古民居特色的农家聚落及乡土特色的活动场所。
在空间布局方面,袁家村确立了设计定位和开发主题后,拓展村域住宅土地面积,开拓空间结构尺度,逐步形成以道路为界限分割的几个休闲区域。以关中印象体验区为核心,娱乐区块呈现半围合式外延地块的发展方式。这种布局结构明了,村容井然有序。同时,从景观角度上来看,关中印象体验区因其主要是由关中生产生活及饮食商贸等人文景观要素组成,而欧式田园果林休闲区及垂钓区主要是由自然景观要素组成,从而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协调共生的良性发展趋势。
袁家村的民居建筑景观集中分布在关中印象体验区、正街农家乐区和关中四合院区。其中关中印象体验区为了复原明清时期兴盛的民间作坊和贸易文化的原始街市及建筑形态,大部分民居建筑都是收购了关中地区自明清时期遗留保存下来的古民居,利用古民居的建筑原材料和建筑构件重新复原修造,整合关中民居聚落形制,营造关中民居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居民住宅区(即休闲农家乐区域)集中分布在正街周边,是典型的现代化居民住宅形质。所呈现的明清民居建筑均为近年改建而成,大部分在色彩、形式和结构上能体现关中地区民居特点,独立庭院,主要布局特点传承了明清民居建筑沿纵轴布置房屋,以厅堂层层组织院落,向纵深发展的狭长平面布置形式。
袁家村用于丰富空间的景观小品,主要有关中传统的农耕的工具、拴马桩、石槽、石碾等,用农村自然素材替代现代人工痕迹过重的景观素材,自然而然提升主题印象,增加乡土民俗文化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