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兰考,南有金寨。2019年,兰考县政府联合网商银行,结合可公开的三农数据,为全县农民建立起区域专属的数字信贷模型,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县域和农村的信贷可得率。2019年1月,金寨县政府与网商银行签署数字普惠金融合作协议,运用数据化风控取代传统风控方式,为金寨建立区域专属授信模型。
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金融模式,正在改变着金融支农的业态格局,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县级政府广泛认可,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0个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合作。金寨县在这方面走在了安徽省的县域前列,走出了自己特有的模式,值得全国其他县域借鉴!
超200%!
安徽金寨县的数字贷款金额,2022年同比去年增幅超两倍,位居安徽全省县域前列。
作为革命老区,金寨的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金融供给不足,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嬗变!正在这片热土上悄然发生。
01 “最后一公里”
早在2012年,金寨县曾下大力气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但信息采集基本上是人工化、碎片化,日常维护难度大,难以实时更新。
随着普惠金融项目实施,农民信用信息的逐步积累,授信额度得到提升,贷款利率也会降低,这又提高了农村用户的信用累积意识与积极性。
2019年,金寨又在24个乡镇和221个行政村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试点”建设,以此为牵引,全面推动农村用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归集、评信。同时,围绕用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惠农金融产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普惠金融+智慧县域”的数字金融模式画卷,在金寨大地上逐步铺开。
从宏观层面上看,乡村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三农”的关键一步;强化县乡政府在乡村产业初创阶段“看不见的手”的调控作用,同时注重引入数字金融助农资金,从而实现双轮驱动,春风化雨的盘活乡村产业这盘大棋。
再放眼全国来看,河南兰考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县域。2016年,兰考获批成为国内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作为传统农业县,面对乡县农户信用数据缺失、较难获得信用贷款支持的现实情况,兰考摸索出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模式。
2019年,兰考县政府联合网商银行,结合可公开的三农数据,为全县农民建立起区域专属的数字信贷模型,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县域和农村的信贷可得率。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县级政府广泛认可,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00个涉农县区与网商银行合作。
北有兰考,南有金寨。2019年1月,金寨县政府与网商银行签署数字普惠金融合作协议,运用数据化风控取代传统风控方式,为金寨建立区域专属授信模型。
如今,超过4万小微经营者和经营性农户获得网商银行数字贷款,相当于金寨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用过网商银行的数字信贷服务,他们拥有一部手机就像拥有一个银行网点。
可以说,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和包容性金融体系发展,金寨真正打通了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02 为什么是金寨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目前在全国范围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业竞争压力相对宽松,发展潜能巨大。
金寨作为普惠金融试点地区,推出的金融服务值不值信任,能不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当地农民与创业者最有发言权。
“对于我们乡村产业和乡村创业者来说,普惠金融就是‘及时雨’。”2009年开始返乡创业的童维新有感而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金寨人,他深知乡村产业带头人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产业初创阶段资金压力有多大。普惠金融注入的新资金,切实解决了乡村产业收益周期漫长的痛点。
金寨的普惠金融模式,为什么能行?
首先是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国务院、农业农村部自2013年起连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普惠金融,鼓励创新金融产品,融合新技术,充分借助互联网+金融科技的手段推进普惠金融事业。
金寨抓住了这次机遇,乘势而上。现在,网商银行在金寨县已不需要政府出资和信用背书,不占用当地存款资源,为金寨当地农村市场提供信贷支持和经济支持,变相加速了信用社会的建设。
“我们果子园乡开始有了金融支农创新试点,就有了一个很明显的融资解决方案。通过‘五位一体’金融支农的创新融资方式,让我们能很便捷地跟金融机构对接。”童维新说道。
金寨制度化推进“行长找厂长”,引导金融信贷优先投向实体经济,增强小微企业获得感。
“以前是我们要去找银行找担保,找政府,现在是反过来了,网商银行是主动跟我们对接,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需要,随时随地来帮助我们进行融资,辅助我们的产业进一步扩大。”
二是权责明晰,平台专享。
金寨县统一组织项目上线培训,建立工作机制,开展普惠宣传。
明确“机会平等、惠及民生;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一次搭建、逐步拓展”的工作原则;
与网商银行签订县域普惠金融合作协议,成立项目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县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公安局、人社局、农发委、智慧办等部门责任。
网商银行负责提供信贷服务,独立承担信贷风险。
依托金寨智慧县城建设项目成果,在保密安全的基础上,将全县农户土地确权信息、林权信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信息、财政“一卡通”信息等政府行政行为及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可公开信息传输至云平台;
建立数据库,并据此建立面向全县农户的专属授信风控模型,实现网商银行与金寨农民用户的信贷对接;
农户通过手机支付宝即可完成3分钟在线申请,1秒钟放款,0人工干预情况下获取贷款的便捷金融服务。
最后是人性化关怀。“回乡创业是一种情怀,我们是农村的孩子,总想把这块土地建好。每一个做农业的人,没有情怀是做不下去的。”
最近两年疫情,对金寨县果子园乡吴湾村的金诗浩影响不小,但他提前做了风险规避;在这个过程中,金诗浩也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网商银行对我们支持很大,2020年的时候,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专门对果子园乡成立了一个金融支农的扶持项目,里面有各大银行,网商银行提供免息贷款,我们都是受益人之一。我当时授信了25万,在资金方面一个很大的支持。没有这些支持,我们也坚持不到现在。”
“如果没一点担当,没有一点情怀,谁敢去做这么大的东西。”金诗浩反复提到了情怀二字。
正是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提供了过去金融支农模式所不具备的服务体验,以网商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金融模式,正在改变着金融支农的业态格局。
网商银行是首批民营银行,也是一家互联网银行,定位于服务小微和三农用户,运用科技为他们提供纯线上的数字金融服务。
每年新增的用户中,80%过去从未获得过银行的经营性贷款,与地方政府合作,使得网商银行的数字技术被更高效利用起来,也成为地方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
2021年,网商银行创新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入选安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并于同年入选央行等七部委评选的科技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眼下,数字普惠金融的“种子”已在金寨落地发芽。
03 “金寨模式”怎样炼成
如何成为数字金融的标杆县域?
2021年1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印发关于举行金融支农创新试点的通知,推动金寨果子园乡“五位一体”金融支农试点项目工作深入开展,开启了数字金融资源流向乡村的新篇章。
打造农村金融助农创新试点2.0,无疑是金寨敢为先驱、力争潮头的一次大考。
数字经济浪潮下,安全的数字化金融支付环境、便捷的信贷服务流程,正是数字金融支农的“一体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互结合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数字金融县域经济的发展。
今年,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公布“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金寨县入选其中。该榜单基于线上销售数据、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数字乡村试点、产业强镇、数字农业试点、农业主产区等因素综合评价而成,可见当地产业数字化发展程度。
以黄精产业为例,从种植端到销售端的全产业链均已实现数字化,为黄精种植户、经销商、加工商、销售商等全链路的经营者,刻画了一份份精确的画像,也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不仅如此,金寨的猪鸡鸭等禽类畜类产业、休闲农业小微经营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已实现数字化。
得益于金寨县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网商银行在种养殖行业以及农村地区非农行业中,基于行业化客户画像的识别,进一步为多产业、多人群提供了全方位的产业金融服务。
在金寨县委常委、副县长程富宽看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缓解乡村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纯信用额度贷款模式,县政府正在逐步构建更方便、更快捷的数字助农金融平台。
金寨县黄金梨大户王勇尝到了“甜头”,刚开始黄金梨产业,季节性投入比较大,自己来回跑贷款相当难,要跑很多地方签字,等贷款下来以后,我们的墙里草都长满了,现在有网商银行的服务后,方便了很多,从申报到贷款下来,一个礼拜基本上都能完成。第一次在手机上操作网商银行贷款,感觉就是两个字:“方便”,一个小时之内都能到账。
“我未来的计划,想要把农场年产量提升到150万斤,通过我们几个企业,带动整个果子园乡,让黄金梨年产量达到1500万斤到2000万斤。这是我在金寨的理想,是肯定会实现的。”王勇坚定地说道。
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数字普惠金融“金寨模式”,不仅会在安徽生根,还将在全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