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国资国企如何做深改的“领头雁”丨深化改革“县”锋力量④

时间:2024-08-07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编者按

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核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决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那么,作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主体的省、市、县、区地方党委政府,如何从《决定》中找到发展的新机遇?王牌智库结合当前地方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聚焦新型城镇化、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等四个角度,思辨“作为宏观之尾、微观之首的县域,如何从‘三中全会’中寻求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深化改革“县”锋力量》本期主要聚焦 “国资国企改革”这一热词。

国资国企的发展问题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决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等。

可见,国资国企的深化改革势不可挡,聚焦国资国企发展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将成为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强抓手。王牌智库认为,国资国企改革在县级层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改革,即县级城市尚未改制的老国有企业和县级充当“二财政”的平台公司。深化改革这老国企和新国资,首要任务是思考“老国企如何市场化运营”的问题,其次是思考“新国资如何化解地方债务”,同时思考“如何促进新国资转型做实”的问题。

一、解读:国资国企深改的内涵
 
《决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描述,涉及宏观层次和细分领域,可谓是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其有几个内涵:

一是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其目的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使其适应新形势变化,提升国资监管的能力和要求;二是国资监管功能提升,使国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组织者、推动者;三是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点明了国资改革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进行全局性、整体性规划,在更大范围统筹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四是推动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明确了国资国企的主责与主业及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托底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及社会责任,避免中高速发展模式中“多元化”“摊大饼”盲目扩张发展;五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主要目的是实施战略重组。六是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旨在开放国资国企与民企等多种经济主体格局,打破资源垄断和信息孤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公平性和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这意味着,国企民企可以尝试“混合制”改革,国资市场主导,民企加持活力,形成新的经济体。国企涉及到政府、企事业社会重大项目,民营企业同样可以参与投资建设,尤其是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可以实现国企民企双向发力,协同发展。


二、界定: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思辨
 
按照《决定》要求,下一个十年的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是体制机制改革,即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外双循环条件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从改革的策略看,可以从老国资、新国资同步进行。

老国资改革的重点,按照市场化运行游戏规则进行优化运行管理。包括与时俱进导入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完善出台国资管理办法,采取董事长由国资委委派,总经理及领导班子实行市场化公开招聘的方式等。同时,针对董事长如何考核、经营班子如何考核、公司经营目标如何实现等堵点,形成一套与时俱进的改革方案,实现了改革突破,这是老国资改革可以细化的执行方案。

新国资改革的重点,重点思考一边抓化解债务、一边抓转型做实。新国资是特定发展时期地方政府为便于融资成立的平台公司,俗称“二财政”,这类公司协助政府发债往往负债较多,需要重点思考如何切实防范和化解融资平台等地方债务风险,引导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财力匹配,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需要重点思考如何转型做实,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推动产业发展为重点,落实改革的工作部署,如在城建、产业、文旅等领域开展转型做实,逐步剥离二财政职能。同时也可以在县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国资参与,让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思考:国资国企改革的着力点

国资国企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起着“风向标”的作用,需要强化老国资国企和新国资国企的功能定位,明确改革侧重点,同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以确保国资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具体来讲,县级的国资国企改革可以着力做好五件事:

一是顶层设计引领。重点抓《县域国资管理办法》的制定,摸清新老国资家底,分类实施。加强市、县、区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战略构架,突出国资国企的“举棋定局”支撑作用。地方政府在市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决策中,要巩固国资国企深改的基本盘,构建顶层统筹、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国有经济管理体系,统筹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尤其要打通一些“深水区”的难点、痛点、堵点,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盘活要素流动,优化布局,确保国资国企改革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

二是让政策落地先行支持。在县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国资国企和民资民企基本上是势均力敌,县级需针对老国资和新国资出台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针对老国资,出台《县级城市老国资管理办法》等,协助其导入现代企业制度;针对新国资,就如何转型做实出台一系列措施等,亦可策划老国资一企一策,让政策落地先行先试。

三是主责主业首位度提升。在保障国资国企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既要分类分层保障提升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主责主业首位度,如采取“一企一业”“一业一企”的方式,明确国资国企的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明晰国企战略发展规划,又要以开放搞活的理念,加强国资国企与民间资本及民企的体制改革,融合高效,实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四是创新改制强化。推动国资国企涉滩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加快老国资的重组整合,积极拥抱和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培育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把战略性重组和转化整合作为抓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而以产业强支撑夯实国资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底盘。

五是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地方政府需要探索一套适合县级城市的国资国企监管体制,尤其是针对充当“县级二财政”的地方平台公司,要有一套完备的资产监管机制,从法律、制度上厘清政府与新国资的职责边界,用市场化运营手段促进平台公司参与市场竞争、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进而解决政企不分家、政资不分开的突出问题,逐步化解历史遗留的地方债务等。

王牌智库认为,全面深化县域国企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县域领导班子决策者来讲,最需要的是学习贯彻《决定》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精神,解放思想,放大格局,吃透政策,把握机遇,谋划好县域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作用和价值。在实施的过程中,关键在于县委书记及领导班子要解放思想让财政回归本位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把新老国资完全推向市场,虽有阵痛,未来会有看得见的县级国资国企的新生。

(作者: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官同君,本文首发于河南日报顶端新闻“中原策”专栏)

上一篇:民营企业要“接得住”政策,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壮大的生产力丨深化改革“县”锋力量③

下一篇:该立规矩了!莫让研学游陷入“灰色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