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该有怎样的“项目观”

时间:2023-02-22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编者按:
 
2月20日,《学习时报》刊发了中组部“笔杆子”徐文秀的文章《该有怎样的“项目观”》。文章表示,“项目观”是领导干部在对待项目问题上所持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的总和,是政绩观的折射和反映。文章并对可持续的项目、高质量的项目、健康干净的项目进行详细论证说明。
此文发表后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对领导干部该有怎样的“项目观”这一问题重新审视和思考。
 
《该有怎样的“项目观”》原文
 
       当下,抓项目恐怕是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用心用力用时最多的事情之一。发展靠项目、项目出政绩,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种逻辑。抓项目本身没有错,也不是问题,不但应该抓,而且应该大力倡导和鼓励。问题在于,抓什么项目、怎么抓项目?还是很值得考究和深思。
  前不久,某地一原市委书记落马,办案人员称:“他在当地做了很多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在他错误的政绩观下盲目决策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该市委书记就是栽在了项目上,倒在了错误的“项目观”上。
  项目观,实质上就是“观”项目,说到底就是怎么看待项目?它是领导干部在对待项目问题上所持立场、观点、态度和方法的总和,是政绩观的折射和反映。项目观最直接地决定着一个地方抓什么样的项目,决定着项目的发展质量;项目观也折射出一个领导干部秉持怎样的价值观、利益观和政绩观,影响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生态,所以确立正确的项目观至关重要。
  可持续的项目,应该是建立在民生民心上。民生福祉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然也是抓项目的根本依据。简单地说,凡是老百姓赞成、满意和拥护的项目;凡是能够给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老百姓受益受惠、有幸福感舒适感的项目就是好项目,就可以也应该大干快上。然而,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总是有意无意或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这最为本质的一点,群众的意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行我素、一意孤行。结果,有的项目开工之日就是下马之时,没多久就杂草丛生、荒芜在那里;有的项目动辄几亿、几十亿资金,劳民伤财,打了水漂。做任何事情,多看群众脸色,工作才会出色,以民心为心、以民生为重,这样的项目才会有生命力。
  高质量的项目,应该是建立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上。上项目不能想当然、凭兴趣,任由一时兴起,也不能单从已有的经验和个人认知出发,那种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打包票,出了问题拍大腿后悔,最后拍屁股走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危害甚烈。上项目得靠谱,这个“谱”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应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发挥专家的作用,广泛论证、多方比选。应当不厌其烦,多访民智、多问民计、多讨民教,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健康干净的项目,应该是建立在廉洁自律上。项目不应该是寻租的“温床”,更不是利益输送的“肥肉”。在过去,一些地方项目上去了、干部倒下了的事并不鲜见。有的从项目里揩油水、捞好处、薅羊毛,把项目工程当成了“提款机”;有的搞投桃报李,我给你做项目,你则按比例给我分成;还有的让亲属或工作人员参股,然后坐收渔利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中披露,某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主政某地十年,在农产品贸易、供热供水、港口等多个重大项目里,和私营企业主做交易,攫取财富。某省一原市委书记,也是频频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在多个项目上打招呼、谋私利,等等。项目要干净,干部得自律。项目一旦沾上了腥味,散发出臭味就是迟早的事;而干部一旦有私心杂念上头、私利上身,项目上的偷工减料和偷梁换柱就是注定了的事。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不踩法律法规的红线,斩断利益输送的链条,筑牢安全网,才能让项目在法律法规的轨道上健康运行。
  关注民生民心、依靠科学决策、保持廉洁自律,正确的项目观就能得以确立;有了正确的项目观,才能项目做起来了,干部也成长起来了。

 
 
“项目为王”成在正确的“项目观”
 
当前,在各地政治锦标赛和经济接力赛的双重比拼中,各地党委政府开足马力抢抓项目的“动作”不断。客观来看,当前各地党委政府主导的招商活动及项目落地效果不一,存在“只招大的不招小的;只招产业类,不招城建、文旅康养、教育等其他民生类项目”等招商误区,反映出地方党委政府招商普遍面临缺招商“菜谱”、缺专业团队、缺招商路径三大“痛点”。从根本上看,地方领导与项目能否双向成就,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正确的“项目观”,能否切实围绕能推动带动经济增长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好项目而系统谋划并持续付出。
 
王牌智库依托城市顶层设计智库服务体系,打造“专业招商”智库服务模式,发挥智库 “懂政府、懂投资商、懂市场”的平台优势,以“策划—规划—项目化”为项目推进落地路径,推动“南商北上”,链接“有实力、有品牌、有团队、有情怀、真投资”的投资商,协助地方党委政府筛选优质投资商。同时依托城市顶层设计精准谋划项目库,高效匹配投资商来落地真正有民生需求、有经济效益的优质项目,协助地方政府以正确的“项目观”来科学践行“项目为王”发展路径。
 
直面三大“痛点”,秉承正确的“项目观”,地方政府需要着力提升精准招商、市场化招商工作能力,破解三大难题。一是解决招商缺“菜谱”的问题。招商部门既要把拟招商项目进行分类、包装和建立项目库,又要学会精准对接“有实力、有品牌、有团队、有情怀、真投资”的投资商,以快速达成地方政府与项目的适配共识,实现地方发展与投资盈利双赢局面。二是解决缺“专业团队”的问题。要加速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实现独立运营和专业管理,让招商主体定位更清晰,既能有效分担政府相关职能,更能有效提高产业大招商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解决缺招商路径的问题。当前各地招商工作普遍存在招商路径不优、方法老套、创新不足等问题,以前行之有效的做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局面下的招商工作,地方政府招商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与突破,用市场化招商模式为精准招商助力。
 
(部分内容摘自《学习时报》)


上一篇:乡村振兴亟需补齐“三大短板”丨2023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下一篇:农业大省如何打造“美豫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