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贵州“放开”新模式:见医见药见干部

时间:2023-01-05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面临世界新冠疫情变化和稳定的“拐点”风口,国内疫情防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二十条”“新十条”的政策调整和有序放开的新形势下,各级地方政府如何做好疫情“放开”防控的预案和系统解决方案,是当务之急。从各地疫情“放开”的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地政府由“过度防控”到“过度放开”明显缺失对应预案和系统解决方案,导致大面积群体感染后的紧张、焦虑和恐慌局面,出现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和重病一床难求以及农村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等现象。这方面,贵州省闯出了一条疫情“放开”的新路子,即疫情防控“见医见药见干部”新模式。
贵州省政府立足本省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数量巨大,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等实情,主动作为,克艰攻难,聚焦农村地区感染后买药难、看病难问题,制定衔接应对预案,配套系统解决方案。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联合要求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农村群众的就医问题、用药问题。数据显示,贵州省第一波高峰已进入平台期,新发阳性感染人员逐步减少,农村感染率已超过60%,真正实现了基层疫情防控“见医见药见干部”的新格局,不仅扩大了基层群众见医见药的受众面,而且还扩大了干部下沉基层服务的实效,有效缓解了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期前后的基层防控压力,为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充分体现了后疫情时期的政府担当态度和民生温度。“见医见药见干部”彰显了贵州政府抗击疫情、预见“双节”疫情“迎峰转段”的兼顾之谋、实效赋能。
以第三方智库公益视角观察,以贵州“放开”模式和经验的价值为向导,对国内疫情“放开”后的预案选项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实施,都无疑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效应。当下,需要认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疫情防控全国放开后,省市县疫情防控系统预案的集体应对缺失值得反思;二是贵州省先行推进“见医见药见干部”,彰显疫情防控解决方案的系统性,为贯彻国家疫情防控决策提供了“贵州方略”;三是建议学习和借鉴贵州经验,推广“见医见药见干部”的疫情防控新模式。由此可见,贵州经验具有明显的启示作用。
 
启示一
疫情防控的任何阶段,都要坚持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想信念,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方向不能偏移。疫情防控有序放开,是国家疫情防控的政策调整“换挡”,是重点工作的转换,“放开”不是“放任”,更不是政府“退场”;而是地方政府的担当更大,担子更重,预案更清晰,对应的民生医药保障系统更精准,更细化,政府的政治责任不能丢失。
 
启示二
后疫情时代,政府要把“放开”预案置于战略高度,高度重视疫情“放开”后民生保障预案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贴近性和实用性,既要有保障民生生命健康预案,又要保障经济稳进复苏预案,统筹兼顾,协同发展。政府依然要站在疫情防控的前沿,站在经济稳进复苏的台前,整合医疗资源,保障医药供给,推进复工复产,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本地区人群分类实际情况,制定“放开”保障和经济复苏相结合的通盘预案,将有序放开有序医疗保障做好做到位,并把复工复产做好做细,避免“放开”后疫情再次冲击经济社会面。
 
启示三
疫情防控有序放开后,省市县各级政府疫情防控系统不能缺失应对预案和系统解决方案。疫情全面放开以来,各级政府没有相对应的防控预案和民生医药保障,政府无所适从,民众猝不及防,短时间内大范围感染“阳性”,且民众在紧张、焦虑和恐慌中抢购囤积感冒发烧类药品。在疫情爆发的高峰时段,布洛芬、连花清瘟等药品卖断货,抗原试剂、N95口罩、体温计等物资抢不来。同时伴随居民乱吃药导致持续发烧和重病,盲目挤兑医疗资源,导致严重的“院感”发生,加剧医院医护人员的压力和负担,感染外溢社会面,加剧了社会面民众的感染风险。
之所以会出现“疫情恐慌症”和严重挤兑医疗资源的乱象,其症结在于各级政府基层疫情防控出现“一放了之”“大放开”“大撒把”,原因是省市县政府对国家疫情防控由常态化向防控重病病亡等领域重点转向的基本要义领会不够,出现政府认知“偏差”,无疑给民众一种有意识无意识“政府不管了”“政府隐退了”的误解。从而导致“政府迷茫”和“民众迷茫”双重交织的尴尬局面。
这也表明,无论疫情如何“放开”,政府的主导防控和保障民生缺一不可。提高全社会对疫情的整体防控能力,政府的作用始终不能“缺席”。伴随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政府依然是民生保障的主心骨和向导,政府的责任不容忽视,政府的付出功不可没。
因此,一方面,政府要用足用活疫情防控政策,而且还要有充分的应对预案和系统解决方案,预案也应及时调整到位,跟上来,下基层,做到政府主导协调,职能部门整合医疗资源,基层民生保障三位一体,联动互动,公开透明,普及医防知识,消解“疫情恐慌症”;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复工复产,出台政策激活经济发展要素和市场活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两不误。眼下,正是疫情防控换道换档的吃紧阶段,政府更需担责主动作为,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重心落实落细防控措施,为群体利益做足充分预案准备,个体的自我守护防线才能守住,切实守护一方百姓健康。
 
启示四
学习借鉴贵州放开经验,推广“见医见药见干部”模式。贵州“放开”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疫情防控措施,要把握民生“痛点”,畅通民生“需求”。可以说,“见医见药见干部”既有担当之勇,又有精准防控之智。一旦疫情感染高发,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基础薄弱、医疗服务能力欠缺,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群体就医困难等问题层出不穷,这正是当下最集中、最突出的民生“堵点”“难点”“痛点”。贵州省根据民生“痛点”,制定了疫情防控对应预案,重点聚焦农村薄弱地区。
贵州及时建立疫情防重病防病亡防农村紧缺医疗资源问题的预案和民生保障系统解决方案,畅通医疗资源双向转诊机制,保障农村药品供应充足,这对于农村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用甚大。这一“首创”做法让政府在疫情防控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体现,对解决群众急愁问题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赤水“健康轻骑兵” 将医疗服务送进村
图源:贵州日报
 
贵州在推行“见医见药见干部”的过程中,“见医见药”体系体现政府保障,“见干部”体现政府服务。即便是农村“放开”防控,同样凸显党建引领,针对农村防重症,农村防疫抗疫各个层级的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心贴心,政府服务时刻在群众身边,民众信任政府。
 
湄潭各药店补足货源
图源:天眼新闻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
图源:天眼新闻
 
贵州给全国做出了表率,再次证明了党员干部躬身入局,贴心服务的赋能作用。特别是通过提高农村群众“见干率”,如脱贫攻坚一样让基层干部服务在农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发挥镇村干部“跑腿员”“守护者”作用,用好“明白卡”,细化完善农村防疫包保制度,守好乡镇、村第一道关口。
 
 
2023年1月3日,央视《新闻1+1》专题深度报道了贵州有效应对农村医疗救治“见医见药见干部”的先进经验,舆论普遍认为,贵州经验和“放开”疫情防控新模式值得推广。
在新冠疫情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强化政府和医疗体系“放开”后的应对预案和系统解决方案,是当前应对疫情新形势新挑战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政府预案的作用非常大,有预案的地方疫情“放开”后基本趋于平稳期。疫情防控越是“放开”,就越是需要政府主导,越是需要政府平衡医疗资源;不能一味把“放开”后的防控压力全都转嫁到医疗机构和居民个人,否则很容易出问题。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过第一波感染高峰期,但随着春节临近春运来临,人员大规模、跨省域流动的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薄弱的农村地区会再次面临感染高峰的风险。贵州“见医见药见干部”的防控模式,是科学开展薄弱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提高防控效率、保障看病就医基本民生服务的创举,是政府行动自觉的充分体现,以科学管理来降低疫情感染的风险,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对2023年拼经济、谋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贵州“见医见药见干部”三措并举,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打了个样板,各地政府要学习借鉴“见医见药见干部”的先行经验,以系统解决方案贯彻落实国家疫情“放开”政策优化的要求,下沉基层抗疫的各种有效资源和力量,统筹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保障,切实维护“放开”后的社会安全和稳定。
 
本文首发于深圳特区报读特新闻客户端
(作者系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一篇:谋定2023经济大年,专家学者建议这样干

下一篇:上官同君:加快消费提质升级,打赢复苏经济“第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