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杭州“润苗计划”:从“普惠下雨”到“精准滴灌”的产业培育革命

时间:2025-11-24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编者按:

杭州市政府重磅发布的《关于实施“润苗计划”陪伴式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于2025年11月29日正式落地实施。政策以“选苗育优”“扶苗培土”“蹲苗提能”“壮苗促长”“护苗陪跑”五大行动为支撑,构建起覆盖科技型初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生态。

王牌智库深度研判后认为,此举是地方产业扶持从“普惠式供给”向“精准化赋能”的关键转型。现特编发王牌智库首席专家上官同君独家评论文章——《杭州“润苗计划”:从“普惠下雨”到“精准滴灌”的产业培育革命》,解码政策创新逻辑与实践价值。

 

 

杭州“润苗计划”:从“普惠下雨”到“精准滴灌”的产业培育革命
 
一份长达20年的耐心
正在重新定义城市与企业的成长关系
科技型初创企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载体,却面临着“90%以上难以跨越从技术到产业化鸿沟”的残酷现实。当大多数城市还在用“撒胡椒面”式的普惠政策时,杭州的“润苗计划”以其系统性、前瞻性和精准性,开启了产业培育的全新范式。


一、现状扫描:科技型初创企业生存困境与趋势
科技型初创企业正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6300万户,其中98.2%为民营中小企业。
然而,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死亡谷”挑战——融资难、市场准入难、技术转化难构成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其中,早期融资缺口尤为突出。社会资本往往追逐已验证的商业模型,而对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早期项目望而却步。

二、产业关联:小苗圃与大生态的共生逻辑
 
科技型初创企业与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着深度关联。这些企业如同产业森林中的“幼苗”,其多样性决定了未来产业生态的丰富度。
在开发区产业链发展中,科技型初创企业扮演着关键补位者角色。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填补产业链空白,通过模式创新优化产业链效率,成为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支撑。
杭州“润苗计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企业培育与产业链优化紧密结合。计划围绕“5+5+5”产业体系筛选培育对象,确保资源投向与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一致,实现了“苗圃”与“森林”的协同生长。

三、杭州特色:从“普惠下雨”到“精准滴灌”的五维创新
与传统的双创政策相比,杭州“润苗计划”体现了五个显著特点:


全链条梯度培育。计划构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种子’企业—‘好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新雏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六级培育体系,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全周期覆盖。
耐心资本支持。设立首期20亿元、存续期20年的润苗基金,创下国内政府主导型早期科创基金的纪录。基金建立尽职免责机制,不以单一项目短期盈亏论成败,真正体现了长期主义。
精准滴灌理念。通过“创新雷达系统”筛选6000家“种子”企业,每年精准遴选1000家“好苗子”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政策,彻底改变了传统普惠式扶持的“大水漫灌”。
场景资源开放。通过定期发布场景清单、开放场景资源,为初创企业提供宝贵的“试验场”,有效解决了创新产品“首用难”问题。
生态化陪跑模式。涵盖“选苗育优、扶苗培土、蹲苗提能、壮苗促长、护苗陪跑”五大行动、20条举措,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支持体系。

四、推广价值:可复制的制度创新与方法论启示
 
杭州做法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可复制的制度设计。“润苗计划”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企业发现机制、分类支持政策、金融联动模式和生态保障措施。
其他城市可借鉴其方法论精髓:建立与企业成长规律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实现“企业有所呼、政策有所应”。
特别是“创新雷达系统”筛选机制和“润苗基金”的运作模式,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能够帮助各地提高政策精准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五、潜在不足:需要关注的三个短板
 
尽管“润苗计划”设计精密,但仍存在可改进之处:


区域平衡问题。政策资源可能自然向杭州核心区域倾斜,如何确保西部区县同等获得发展机会值得关注。
国企参与深度。计划中国有企业主要提供空间和资金支持,在技术合作、市场对接方面的参与度可能不足。
政策协同挑战。20条举措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可能存在政策碎片化风险。

六、完善建议:构建更加立体的支持体系
 
基于第三方视角,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建立区域平衡机制。通过设立区县专项配额、区域联动培育等方式,确保全域协调发展。
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与初创企业建立技术共享、市场共拓的深度合作机制。
构建政策协同平台。建立跨部门联席决策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形成合力。
增设效果评估体系。建立基于企业成长性的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政策精准度。

七、启示:区域产业培育的四大思维转变
 
杭州“润苗计划”为国内市县区政府提供了重要启示:
 
长期主义思维胜过短期功利。政府应当拿出“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定力,培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主体。
精准滴灌思维取代普惠下雨。与其“大水漫灌”,不如建立精准的企业识别和支持机制。
生态培育思维超越单点扶持。单一政策工具效果有限,必须构建包括金融、平台、人才、场景等要素的完整创新生态。
陪伴成长思维替代急功近利。建立“参股不控盘”的陪伴式扶持机制,真正与企业共同成长。

结语
杭州“润苗计划”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精心设计的政策条款,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产业培育哲学:尊重创新规律、注重长期积累、相信生态力量。

这份“前人栽树”的远见,正是当前区域产业竞争中最稀缺却又最珍贵的资源。
 
(上官同君系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一篇:赴深考察,我们真正该向深圳学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