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说城 NEWS

乡村振兴“三穗模式”闯新路

时间:2023-03-10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近日,贵州省委省政府根据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现状及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任务出台了“贵州一号文件”,全局谋划了乡村振兴的“贵州模式”。综合来看,“贵州一号文件”擘画了贵州乡村振兴的新蓝图、新思路。在新时代背景下,贵州将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夯实乡村振兴的“底盘基础”,衍生出一个生态农业富裕、乡村振兴的县域经济大省。
 
在多重利好政策加持下,党的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经济格局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县-乡-村”三级联动统筹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底层逻辑。
 
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让农民主体共同富起来,而富起来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让人民收入有来源、生活有奔头。从近年来贵州下辖各州、市,直到县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成果来看,不乏以产业振兴为发力点和突破口的先进县。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三穗县来说,便是活用产业振兴促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案例。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三穗县立足当地资源、人文、发展现状,通力做好移民搬迁、山地特色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项目落地等重点工作,着力发展特色乡镇和美丽乡村,正在努力闯一条乡村振兴的“三穗模式”。
 
01
“三穗模式”的实践价值
 
在脱贫攻坚后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重如千钧。既要布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棋,又要在实践落地中找准乡村振兴的方略。三穗县在答好“民生卷”、写好“发展卷”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出思路,重点从两个层面解答了时代留给三穗的问题,一是破解了易地搬迁扶贫的“老大难”问题,二是深化了东西部协作,以项目落地三穗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动能转变。
 
易地搬迁致富新模式
 
移民搬迁是三穗县乡村振兴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做好移民搬迁需要党政“一把手”及政府职能部门深谋远见通力协作,综合研判地形地貌,做好移民安居、就业、稳定等工作。以贵州省第一个“草市”移民新区“八弓草市”为例。三穗县委县政府借鉴陕西袁家村和长沙铜官草市等地的成功经验,率先创立了以特色小吃、文创、民俗、演艺、农文旅、儿童游乐等为一体的独特文旅特色的移民新区。既解决了塘冲、鱼塘水库移民问题,又为水库移民提供了就业创业的机会。
在发展模式上,“八弓草市”有新招,很好地解决了移民搬迁中的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和难点堵点问题。聚焦周边基础设施及环境优化,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引领擘画了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八弓草市借力用力,一方面融入了三穗特色的市井生活场景主题,充分发挥三穗竹编传统和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美食和文创艺术,布设人文景观和非遗文化文体设施,达到了“乡愁不丢失、乡味格外浓”的效果;另一方面,为了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采取“一店一品一特色”的美食小吃经营思路,排除商户间的同质化竞争,按营业额比例灵活收取租金,既优化了营商环境,助力移民增收致富,又在极大程度上减缓了创业者的资金压力。
从发展成效看,“八弓草市”易地搬迁新模式直接带动200余移民就业创业,帮助移民增收致富,同时也使“八弓草市”成为三穗县文旅打卡新地标。
 
东西部协作新典范
 
特色乡村振兴蕴含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密码,既讲求农村经济总量增长,又要兜底乡村长效发展、改善村民收入及分配格局。以三穗境内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旅融合等为一体的网红村颇洞美村为例,在特色乡村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三穗县颇洞美村成为“东西部”深入协作发展的案例。借势华侨城华南集团开发思路,明确了“以党建共建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根本、以基层治理为抓手”的实施路径,探索出“智慧输出撬动+平台化联合运营+多主体合作共建”的新发展模式。
颇洞美村之所以能够迅速“出圈”成为三穗县又一网红打卡地,离不开华侨城帮扶的长效拉动。在东西部协作效应下,三穗紧紧抓住了四个契机,一是颇洞美村抢抓三穗县同城化发展契机,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目标,大力推进“五大振兴”落地实践;二是抢抓林下经济和坝区产业的政策契机,积极引进坝区和林下龙头企业。完善颇洞坝区产业带的配套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硬通货”,强化民族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契机。在乡村振兴、大健康、大生态三大战略指引下,让山地现代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致力推动农文旅产业化;四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打造乡村振兴贵州山区样板,发掘特色产业资源优势,通过多种业态使资源出新、出彩,进而带动农文旅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引擎。颇洞美村的发展守住了乡村的根、脉、魂,使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成为致富的“靠山”。
 
02
山地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
 
从资源禀赋看,三穗县种质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山地农业的基础,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底子扎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三穗县乡村振兴需要谋划现代山地特色农业高效发展之路。这就需要以市场化为导向,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产业,壮大优势品种,培育山地特色公共品牌,向农产品质量和规模化发展要效益。
事实上,三穗县在致力山地农业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方面,充分利用山地农业的先天优势和生态资源,从三穗县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考虑,五个方面通盘推动农业现代化。
一是加强耕地管控,稳定粮食生产。明确规定耕地的用途,积极探索种粮利益增长点,推广“稻 鱼”“稻 虾”等“稻”模式,建立水稻菌羊肚菌轮作示范点,提高农民种粮收益。二是改善耕地条件,夯实产业基础。有限确保口粮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高标准农田,通过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工程保障农田建设;同时改造中低产田,挖掘耕地综合价值,培育特色优势种植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三是培育经营主体,发挥引领作用。在政策和资金扶持基础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聚焦特色优势产业,以延链补链为目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各大产业链条延伸。四是瞄准主导产业,强化品牌打造。通过做大做强“三穗鸭·山里鸭”区域公共品牌和“千里山”“翼宇”“水姑妈”“百姓友”等特色品牌,提升农业品牌辨识度。五是推广农机应用,提升耕作水平。借助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
从山地农业发展的路径看,三穗县无疑探索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这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穗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意义重大。
 
03
“三穗模式”的启示意义
 
2023“贵州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要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来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的基础面,以开放的格局创新发展模式,以市场化招商实现贵州发展的重点突破。站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思考贵州乡村振兴发展, “三穗模式”之所以能出圈出彩,关键在于三穗县精准破解了山地农业现代化“卡脖子”的难题。因此,“三穗模式”对贵州乃至全国具有示范作用。
第一,主动谋划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积极导入第三方智库的顶层设计战略,不断优化政府施政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助力三穗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带动乡村振兴产业联动发展和县域经济高质量板块功能样板及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主题城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三大投资抓手联动,扩大开放格局,功能板块推动,乡村振兴托底。在“策划+规划+项目化”指导下,实施公司化运营城市,创新政府财政体制和招商机制,助力三穗以项目找钱、找资源、找发展路径,进而助力解决三穗政府财政困局,释放县财政,让“钱生钱”,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找到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第三,优化营商环境和跨区域招商有机结合,率先开展市场化招商。县委决策层携项目招商菜谱,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始招商,通过项目招商、资源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扶贫、就业、致富等问题,形成“走出去,请进来”的市场化专业招商新格局、新业态,彻底走出了传统招商的窠臼,进而赋能三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小结
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需要以通盘的顶层设计战略推动和优化政府系统解决方案作为解题方略。
 
三穗县乡村振兴的发展探索,之所以能成为贵州的样板区和“三穗模式”,与三穗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发展实际谋大局、拼经济、促发展、惠民生息息相关。尤其是在破解易地搬迁“老大难”、东西部协作华侨城帮扶项目、解决山地产业发展瓶颈等方面,正在探索一条“三穗模式”发展之路。
 
(作者系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一篇:现代化浙江篇的开局方案

下一篇:浙江发问:我们是不是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