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是中国体育界在职业体育层面上“双喜临门”的日子,网球、高尔夫球这两个在全球范围内职业化最发达的个人项目,在约三小时内相继见证两位中国选手在头部赛事夺冠。
首先是郑钦文拿下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 500级别赛事、在日本举行的泛太平洋网球公开赛锦标,然后到殷若宁一杆优势赢得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LPGA)分站赛事马来亚银行锦标赛。
在10月底的胜利之前,两人均拿到三个重要冠军头衔,也分别在中国本土参战高水平赛事。郑钦文出征了WTA 1000级别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和WTA 500级别的武汉网球公开赛,两场赛事分别闯入四强和决赛,还短暂亮相了WTA 500级别的宁波网球公开赛。
殷若宁先是参加属于女子欧洲巡回赛的沙特阿美团队系列赛(ATS)深圳站,一周后再到别克LPGA锦标赛称后。
英雄主场出击自然令本地观众振奋,中网、武网、别克LPGA锦标赛均录得破纪录的入场观众人数乃至商业收益。中网单是票房就超过8000万元,别克LPGA锦标赛则有超过2.5万人次观众、最后时刻甚至要允许观众进入本身属于比赛区域的球场球道以便疏通人流。
本土球星对赛事市场的支持作用是巨大的。随着郑钦文、殷若宁继续屡创惊喜,下一阶段的国内高网赛事市场发展,又会形成怎样的新趋势?
一、“高网不分家”
“高网不分家”是体育行业的一句常见术语,概括出网球与高尔夫的显著共性:两者均为以个人身份参与为主的运动;两者都拥有完善的多层级巡回赛机制,支持职业运动员挣取高额奖金;两者都有被称为“大满贯”(网球大满贯英文为“Grand Slam”、高尔夫大满贯英文为“Major”,但在各自项目的地位基本对等)的殿堂级赛事,衡量球员的最高成就;两者都实现高度商业开发,不少被定位为中高端消费品的品牌同时积极赞助这两个项目的赛事;两者甚至在男女同工同酬等环节均处于体坛项目的领先位置……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高网不分家”还有两个侧面。
第一个是两者都常被国内大众视为“贵族运动”,但实际参与门槛并非想象中那么高。第二个是两者在女子项目方面都在某个特定时期同时出现标杆式人物,从而引领项目在国内的新发展。
头一个特定时期以李娜2011年赢得法国网球公开赛为开端,她成为首位赢得网球单打大满贯的亚洲球员(包括男女子)。一年后,冯珊珊在LPGA锦标赛捧杯,赢得个人第一个LPGA锦标,也成为中国大陆首位高尔夫大满贯冠军(同样包括男女子)。
这种历史性突破得到行业权威认证。彼时中央电视台每年均会举办“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它被视为国内体育界针对竞技领域的重量级评选。2011年评选李娜荣膺“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2012年冯珊珊则加冕“年度最佳非奥运动员”奖(当时高尔夫球项目尚未正式回归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更重要的是,“李娜效应”和“冯珊珊效应”分别造就国内高网赛事市场格局更新。2011年中网出现票房新高潮,皆为现场一睹李娜挥拍的风采。而且李娜的崛起也推动了其故乡武汉举办武网,令国际网球赛事的举办热潮逐渐传遍大江南北。
而冯珊珊在大满贯胜利的翌年,到北京出战华彬LPGA中国精英赛时实现最后一洞逆转。这场赛事是LPGA自2008年初次尝试在中国大陆办赛以来,七年来首次回到中国大陆。冯珊珊的大满贯佳绩显然为赛事的投资方、合作方建立信心,最终她也以一场胜利拉高本地办赛的价值。之后LPGA在国内保持稳定落地赛事的节奏。
李娜、冯珊珊均已退役,寻找运动员生涯之后的下一片天地。如今轮到同样生于2002年的郑钦文、殷若宁,举起新的高网领军旗帜。两代代表性高网人物取得关键突破的时期如此相近,为“高网不分家”注入了在中国的独有解读分支。
二、“中国赛季”
毫无疑问,郑钦文、殷若宁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到李娜、冯珊珊创造的“遗产”的支持。其中一大支持,就是所谓的“中国赛季”。
“中国赛季”可能会成为“高网不分家”在国内的新一个解读侧面,它指的是大概自每年9月起,中国在金秋时节就会迎来一波国际网球赛事和高尔夫赛事集中举行的时段。
网坛的“中国赛季”体系相对更突出。
以2024年为例,从9月初的戴维斯杯决赛珠海小组赛开始,到10月底的香港网球公开赛,共有10场被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ATP)和WTA男女子两大巡回赛的分站赛事在中国境内举行。这些赛事全面落地于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等区域,覆盖面广,体现出中国市场对国际网球赛事的欢迎程度。
上述赛事中不乏ATP 1000级别的“大师赛”以及WTA 1000级别等巡回赛的旗舰级赛事,因此“中国赛季”也不乏成名球星参战。今年的焦点巨星包括“史上最佳”有力竞争者德约科维奇、两大“00后”新锐辛纳和阿尔卡拉斯,以及梅德韦杰夫、萨巴伦卡、高芙、大坂直美等大满贯单打冠军级别球手。
因此网坛“中国赛季”看点十足,对中国球迷来说犹如过节。
目前高坛的“中国赛季”相对没那么抢眼,但在2024年也建立了一波每周皆有国际巡回赛事的日程表。以9月底在台湾林口举行的仰德TPC锦标赛为开端、以挑战巡回赛分站杭州公开赛为结尾,四周内全国各地有八场国际赛事打响。
其中别克LPGA锦标赛最为星光熠熠,有12名大满贯冠军选手参战。赛事的地区布局以华东、华南为主,还覆盖到台湾和海南两大岛。
在2020年之前,国内10月底或11月初还有汇丰冠军赛举行。该赛事同时带着世锦赛和DP世界巡回赛(原欧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光环,云集男子高尔夫球星。汇丰冠军赛的回归一直备受国内高坛乃至负责组织世锦赛的国际高尔夫职业巡回赛联盟的关注。如果汇丰冠军赛重启,不但增加了高坛“中国赛季”的整体可看性,也能把“中国赛季”的战线拉长,甚至跟11月底举办的香港公开赛等衔接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高网不分家”在国内的第三个特有解读侧面,就是两者都在每年秋季在中国落地多项赛事,为当地球迷送上精彩的世界级球员较量的同时,也为中国球员创造难得的高水平赛事历练机会,从而支持中国球员积累更多经验、取得更快成长。
三、城市办赛热
在北京举行的中网、在武汉举行的武网、在上海举行的上海网球大师赛及别克LPGA锦标赛,基本上是2024高网“中国赛季”人气最鼎盛的赛事。其中除上海大师赛之外,其他三项赛事都是依靠郑钦文、殷若宁两位中国人气球星来实现热度的飞跃。
而除了郑殷二人之外,其他赛事也不乏中国选手的精彩表现。布云朝克特闯进中网四强;王欣瑜杀入武网半决赛;商竣程、张之臻同一天在不同赛场角逐ATP 250级别的赛事冠军,最终商竣程在成都网球公开赛称王、张之臻在杭州网球公开赛获亚军;张帅收获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双打冠军;林希妤成为ATS深圳站亚军……
正如只靠一两项头部赛事撑不起“中国赛季”的规模,只靠少数球星推广也不是高网在国内发展的最佳状态。更多本地优秀选手的涌现才缔造良性循环:本土球员是本地球迷观赛时的纽带感、投入感的天然来源,本土球员成绩越好,引发的本地关注效应也越强;本地关注效应越强,办赛的效益就越突出;在不可能所有赛事都是最高级别、能吸引多名球星级选手参赛的客观限制下,本土球员的活力对级别稍低的赛事来说就是宣传点、“破圈”点所在;这意味着,越多优秀本土球员崛起,越能鼓励更多地区办赛;最终,赛事布局的日益庞大又继续为本土球员成长创造机遇。
例如网球的成都公开赛作为ATP 250级别赛事,一般倾尽全力也只能吸引到一两名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名将(今年的头号种子穆塞蒂参赛时世界排名第18)。但是坚持办赛六届后,成都公开赛终于迎来商竣程这位本土冠军。
那么明年商竣程回成都力争卫冕时,赛事人气就不可同日而语。
又如高尔夫的挑战巡回赛(简称“欧挑”)只是DP世巡赛旗下的二级巡回赛,理论上的影响力、关注度并不出彩。然而2024年,欧挑落地了海南公开赛、杭州公开赛两项赛事。其中海南公开赛与别克LPGA锦标赛以及亚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分站澳门公开赛“撞期”,媒体曝光等指标显然受影响。
究竟应该如何衡量这类级别显得不足的赛事的价值呢?其实这很可能是2019年欧挑分站佛山公开赛上中国球员白政恺夺冠的余波。欧挑作为一个职业球员走向头部巡回赛的通道,如果中国球员能利用这个机会更进一步,对于运动项目发展以及相关赛事发展来说都有积极意义。所以经历三年特殊时期后,国内不乏高尔夫界的欧挑、网球界的ATP挑战赛(ATP旗下的二级巡回赛)等赛事重新落地。
无论赛事级别高低,在国内举行的国际赛事往往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来推进。换言之,高网“中国赛季”格局的建立,实际上也是一波城市办赛热的体现。
网球和高尔夫现在有郑钦文、殷若宁两大中国球星领衔,其他中国球员的表现也日益可圈可点,为赛事的宣传、导流创造比较好的基础。
例如2024年首次举办的无锡网球公开赛属于ATP挑战赛级别,冠军由布云朝克特夺得。布云朝克特之后迅速成长,到10月中网时已创造中国男子球员的最佳战绩、实现外卡参赛闯进四强的奇迹。来年也许布云朝克特不会来卫冕,但是锡网已经有机会讲一个“新星温床”的故事来聚焦球迷视野。
部分城市更加是高网双管齐下,看点突出。
例如上海大师赛和别克LPGA锦标赛分别堪称2024“中国赛季”的最高级别赛事,两项赛事同期举行、同日产生冠军,而且赛场都在上海市马桥镇地区举办,形成“强强互动”的条件。
又如杭州先后以城市名义举办网球公开赛和高尔夫球公开赛,杭州网球公开赛的最大新闻点是张之臻进入决赛,杭州高尔夫球公开赛的宣传焦点则是世界业余排名第一的中国球员丁文一迎来转型职业球员的首秀。尽管杭州落地的这两项赛事都不是头部级别赛事,但是杭州也有机会利用“为本土造星”的概念去分享中国高网球员迅速成长的红利。
郑钦文、殷若宁夺冠的此时,高网“中国赛季”已接近尾声,但是两人依然会继续闯荡国际高水平赛事,从而继续有机会以骄人成绩继续助燃高网项目的热度。正如李娜、冯珊珊留给中国高网的遗产不限于几座奖杯,而是整个国内高网市场的扩容,郑钦文、殷若宁如能继续兑现外界的期望,中国的网球、高尔夫一定会从市场化到竞技性都不断增添新的亮色。
来源:江南智造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