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动态 NEWS

以“有效招商”破“无效内卷”

时间:2025-08-12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最近,汽车行业公布的两组数据引人深思。

 

2025财年,丰田汽车的净利润为4.76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37.28亿元。

 

相比之下,2024年,国内18家上市乘用车企中,仅有13家实现盈利,净利润总和不足900亿元。

 

对比是直观的,无疑也是尴尬的,在揭露新能源汽车行业“增收不增利”残酷真相的同时,也掀开了“内卷式”竞争困境的一角。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破除“内卷式”竞争的迫切性不言自明。从企业治理到行业治理,再到规范地方招引行为,当破除“内卷”举措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方政府加快高质量发展转型,以“有效招商”破“无效内卷”,也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被视为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促进产业发展、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无序招商引资也暴露出一些弊端。一方面是“卷成本”。为抢夺有限项目资源,各地竞相打造“政策洼地”,零地价、高额税收返还、各类超常规补贴成为“标配”。另一方面是“卷名头”。不久前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招引重点目录的高度趋同,直指地方产业布局中的“追新逐热”之症。

 

面对一哄而上的招引势头,我们不禁要问,资源在逐底竞争中是否得到了最优配置?大量资金投入有效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了吗?政府招引行为的扭曲,势必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当资源环境要素趋紧,日益加剧的无序招引,只会陷入一种零和博弈的窠臼;当资本“顺势”涌入热点赛道,更在某种程度上搭建了“内卷”的温床。

 

打破这种循环,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亟须一场系统性的改革重塑。为此,中央明确提出“规范招商引资信息披露”、设立清晰的“负面清单”等关键举措,就是要借助制度的刚性和信息的透明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扫清障碍,从而告别“内卷”阴霾,让经济社会在健康的土壤中滋养出更多创新力和韧性。

 

招商引资的逻辑之变,本质上是发展理念之变。曾几何时,正是“以GDP论英雄”大行其道,“招商引资大比武”才有了生存空间。把握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无论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为民宗旨,还是“投资于人”的施政导向,抑或是城市内涵式发展的工作理念,推动地方发展的理念与逻辑都已发生变化。新的历史方位下,招商引资势必也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谁先看到了这一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先机。

 

“有效”定位,方能有效招引。明确自身优势、潜力,是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的重要前提。“内卷”的本质是同质化竞争导致的价值流失。如果不能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找准自身定位,如果引进项目难与自身产业图景相吻合,就很容易陷入低水平、重复性的“内卷”漩涡中。因此,在大局中找准定位,既着眼“全局之所需”,又聚焦“一域之所能”,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多打大算盘、算大账,脚踏实地,方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大局中展现作为。

 

归根到底,招引高地是环境高地。对地方发展来讲,更具挑战性的竞争,在于营商环境的比拼。近年来,从合肥“最牛风投城市”的走红,再到杭州“六小龙”的出圈,我们看到的许多招引模式的创新,根本上是环境优化的结果。展望未来,在创新“以养换招”“以投带引”模式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根基,才能以法治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呼应投资者核心关切,为地方经济构建持久的内生动力引擎。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是一场触及深层次体制机制和政绩观转型的“攻坚战”,亦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反“内卷”的新赛场上,最终的赢家必然属于那些坚守长期主义、洞悉发展规律、善培“产业森林”的行动者。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一篇:新任昆明市代市长杨承新,对招商引资有哪些重要论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