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
时间:2022-03-26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方面,股市、债市、区域股权市场以及“保险+期货”怎样更好发挥作用,受到各方期待。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资本市场如何更好支持乡村振兴,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
《金融时报》记者:资本市场支持乡村振兴有怎样的意义?直接融资在支持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支持引导作用?
刘英:乡村振兴需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数字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使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而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不可缺位。
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推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这涉及我国一半多人口。要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增加附加值,加大新老基建的建设,而在传统的间接融资中,由于抵押物的标准化程度不够,“三农”在借贷中不具有优势。这需要在传统融资方式上实现创新,而资本市场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路径。直接融资有着成本低、见效快、支持力度大等突出特点。而相较发达国家,我国的直接融资占比较低,通过直接融资对绿色产业、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的定向支持,有助于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
乡村振兴本身是一个数字化、现代化、科技化进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其中,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要发挥重要作用,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资本市场在乡村振兴的引导作用非常显著,一方面,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将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高效,能起到表率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涉农企业有广阔市场,通过资本市场上市,拉动消费。支持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增加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及保险期货,一起为“三农”保驾护航,促进乡村振兴。
《金融时报》记者:从股市来看,近年来,中国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通过IPO和再融资募集资金,发挥资本市场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支持作用。目前A股有超过100家农林牧副渔上市公司。您认为后续应该如何继续支持涉农企业上市融资,并在资本的支持下发展现代农业?
刘英:首先,资本市场应大力支持农林牧副渔涉农企业上市。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给农林牧副渔业带来重整创新,催升数字化、智能化等业务创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供应链发展,催升涉农企业大发展。由此,催升农林牧副渔业出现大的创新性上市公司。
其次,我国双循环大消费为涉农企业提供巨大机遇。作为全球人口数量最多、最具成长潜力和最大规模中等以上收入群体的国家,在人均收入突破1.2万美元之后,我国消费升级加速推进,推动共同富裕。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催升涉农企业发展。
再次,数字时代涉农企业发展亟待资本市场支持。支持涉农企业直接融资是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支持涉农企业数字化、现代化、产业化更好更快发展,亟待资本市场的支持。
最后,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涉农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涉农业务帮助涉农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降低企业上市成本,给予上市企业技术支持,并持续提供后期融资指导服务,使其形成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模式。有效提升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金融时报》记者:乡村振兴债券的发行是以市场化债券资金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其中一项成果。在您看来,乡村振兴债券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起着哪些作用?债市如何进一步支持乡村振兴?
刘英:乡村振兴债券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持,能起到撬动、加速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作用。乡村振兴债券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债、企业债、金融债、地方债、短融及中期票据等。地方政府乡村振兴专项债券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设施及宽带网络等新老基建等投资。乡村振兴票据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建设、营运等。
乡村振兴债券在乡村振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债券不仅为农村减贫和支付提供资金安排的支持,而且为农村基建建设提供融资支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村大型项目建设、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多用于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贷款。加强对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要求,规范资金用途。监管机构在对金融机构评估考核时要纳入乡村振兴债的持有及发行情况。
要发挥乡村振兴各类债券的协同效应,与县域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贷款等结合起来,以系统性、协同性、组合拳等方式,不仅要涵盖乡村振兴的短、中、长期,推进产业振兴,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内生性和数字化,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振兴的融资问题。可发挥绿色债券的低成本效能,结合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金融时报》记者:“保险+期货”已连续多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目前,白糖、棉花、橡胶等多个农产品已试点开展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保险+期货”模式服务范围持续扩大。目前“保险+期货”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成效如何?“保险+期货”如何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
刘英:今年正值“保险+期货”应用的第7个年头,同时也是期货交易所在我国开市十周年。支持乡村振兴需要直接融资的大力支持,需要“保险+期货”等金融创新的支持与安排。
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靠天吃饭”,需更多风险防护和金融保护,对乡村振兴需要金融支持。既要在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上,也要在支持农业产业化、数字化、技术化等长远发展方面,发挥农业保险、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支持作用。
一是为农产品保价护航。保险主要是用于保障农产品的数量,而期货更加保障价格,“保险+期货”的金融组合起到防范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剧烈波动的重要作用。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通过购买农产品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预先锁定价格,提前锁定农产品的售卖价格,进而提前确定利润。通过“保险+期货”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起到发现价格、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的作用,有助于缓释产量波动和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民的收益。由此,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支持“保险+期货”扩围,增加金融设计,为乡村振兴提供融资支持、风险防控。适度扩大对农产品实施“保险+期货”范围,丰富期权、期货,为“保险+期货”提供更多保障。
二是适度发展“保险+期货”模式,增加金融支持。扩大参与的主体,发展“保险+期货+银行”“保险+期货+订单”等各种模式,来提高保障能力。在发展“保险+期货+”模式上,对接金融服务,在把控好风险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加强协同监管,监管套利和风险漏洞。
三是运用金融组合拳,解决乡村振兴投融资问题。资金的逐利性倾向于城市,带来二元经济中农村资金偏紧。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贷特征,或授信额度偏低,贷款规模偏紧。或抵押物非标准化而缺抵押担保物。在传统信贷市场上,防控信贷风险和“三农”融资存在两难选择。而实际上农业普遍存在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和市场波动影响,传统农业信贷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难防控。而通过保险和期货进行保险保障和期货的套期保值,可有效帮助农民的农作物进行数量保险,通过期货给予农产品价格保障,从而起到防控风险,提前锁定收益。在此基础上,在传统借贷上授信会相应扩大。可发展“保险+期货+银行”,有针对性地解决融资,结合“三农”特点,适当支持无抵押贷款。加强构建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大数据等提高效率,防控风险。
此外,适度考虑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保险+期货+”模式中,考虑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资本的参与度,机制化地带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