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补齐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不足短板
时间:2020-06-13来源:未知 作者:acetouzi 点击: 次“制定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规则”被写入了近期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意见》中,这说明当前加强交叉性金融产品的监管,既十分紧迫又非常重要。
所谓交叉性金融产品,是相对于传统金融产品而言的一种复合性产品,具有跨市场、跨领域和跨功能属性的基本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先后出现和产生了 银证通、银行代销、组合理财投资、金融资产信托、证券投资基金、证券投资信托计划、集合性受托理财计划、投资连结产品、多方委托贷款、存托凭证等交叉性金融产品,在持续性丰富金融服务手段的同时,也为金融业快速成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与关键支撑。
这一过程中,也增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我国金融监管的现行体制机制,主要按不同类别市场来划分,同时依据市场不同主体对象来确定,客观上形成了交叉性金融产品大量涌现而金融监管受制度性安排限制、难以管、管不了和管不住的窘态与矛盾。几乎每一种新出现的交叉性金融产品都可能产生监管的“空窗期”,金融监管滞后于产品及市场行为本身,成为一部分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的手段与内容。加上这些年我国金融监管精细化、过程化和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不够快,加剧了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的短板形成。
然而,交叉性金融产品是金融创新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支撑未来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性手段,必须在加快补齐监管短板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从“清晰方向、做实过程与丰富手段”上下功夫,统筹兼顾、系统推进,持续发力。
补齐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不足短板,要从方向上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发展,要与实体经济和融资需求相适应。就是说,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形态、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本质上应由实体经济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状态来决定。金融监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手段与流程,其实质内容不能偏离这一根本点。一方面,交叉性金融产品的产生与运用,要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与行业结构调整。比如说,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的过程中,应着重围绕畅通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堵点、断点提供价值手段和金融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交叉性金融产品的运用和丰富,要始终围绕实体企业转,在提升实体企业市场竞争力中展现“叠加”效应。任何一种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跨市场主体和跨业务属性的“长度”和“宽度”,都应以交易环节是否有实体企业参与为主要标准,金融监管要对连续性、叠加性的“空转”和“自娱自乐”交易环节作出限制性规定。总之,要通过金融监管本源的回归,使交叉性金融产品的发展与深化,更好地从方向上与国家行业产业结构优化相吻合,更多地从具体环节上与实体企业的需求变化相融合。
补齐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不足短板,要从过程上体现风险穿透性原则,建立分层分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金融监管新格局。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监管的不同职责,对交叉性金融产品中存在的主体对象管理多重性、产品准入审核模糊性以及风险处置分散性等问题,作出不同级次的监管责任划分与制度性安排。要进一步理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不同市场监管部门的关系,做到同步发力和同向发力;注意改善优化同一监管部门中不同单元的协同机制,体现和遵循一致性标准原则;注意不同市场间对于交叉性金融产品要素构成、运行规则的一致性约束,形成公平竞争监管的刚性约束,避免因为不同市场金融监管标准差异出现的选择性“漏洞”。要进一步夯实金融监管风险性穿透的基础,加快由地域、对象监管为主向功能、行为监管结合的转变,加快由结果监管为主向过程监管融合的转变,保证交叉性金融产品风险监管的穿透性,做到底层资产的透明性,中间资产的适度性,末端资产的恰当性。应该说,交叉性金融产品的特征,决定了其在监管上要有更多的风险穿透性要求,而只有其风险穿透性原则体现的越充分,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能越强大。
补齐交叉性金融产品监管不足短板,要从手段上坚持创新与务实相结合,切实做到与时俱进。要在适应变化中丰富监管手段的内容,交叉性金融产品只有在不断满足实体企业的变化中才有生命力,而金融监管只有在适应交叉性产品的变化中才有引领力。因此,金融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必须体现注重过程、注重精准和注重及时,减少因为过程性监管手段不足出现问题趋势性积累的现象。要在科技赋能中提升监管手段的效率,主动改进现场与非现场监管方式,合理划分一般性与特定性内容的监管标准,持续扩大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手段效率的范围和领域。对市场监管共性问题的“吹哨”,主要由人工智能完成,对趋势性、突发性和典型性问题的“吹哨”与处理,则靠专业人才与手段解决。要在问题导向中保证监管手段的务实,金融监管手段的效果要始终体现在针对问题和有效解决问题上,凡是无益于问题解决的手段都应压缩,凡是在新发生问题的交易环节或领域,都应及时完善监管手段,在“优化”与“丰富”中体现金融监管手段的与时俱增。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原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起草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