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专题研究 NEWS

上官同君:新质生产力“出新”要因地制宜发力产业优势

时间:2024-06-25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编者按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高频词,新质生产力也已被省、市、县、区“写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计划”中。但河南省、市、县、区究竟如何把准新质生产力的内核,实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为内核支撑,依据本地特色产业优势布局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既是对各地主政者智慧谋略的考验,又是对主政者解读新质生产力内核和外延的考验。

对河南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讲,如何把握当前的风口机遇,务实接地气地因地制宜,是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时代必答题。王牌智库认为,新质生产力所代表的是发展命题,当然也是改革命题。其外延在“新”,内涵在“新”,核心在“创新”。因此,要着力在“新”字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就需要锚定各地的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以培育新人才为手段,立足河南省当前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7+28+N”产业链战略,以此为引领全力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赛道出“新意”。
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首先,弄明白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其次,厘清当地发展的基础优势,明确发展目标,聚焦各地发展“新质”技术来创新驱动“研、产、供、销、服”等领域升级,聚焦数字化生产力提质增效来扎实提高智能化应用水平;第三,在推进路径中,发力点可以围绕“7+28+N”产业链,聚力做足强主链、拓支链、优老链、建新链、延短链、接长链、补断链、塑整链、聚单链、融多链的“大功课”,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进而打破产业链新质生产力的诸多卡脖子难题,针对性实现突破。

一、★智库研究★

对河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是否因地制宜。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须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这条路。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既不能强行蹭新质生产力的“热度”,又不能无视“行业边界”硬与新质生产力“挂钩”。
这就需要搞清楚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实践路径。作为一种新业态,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的概念,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创新驱动是支撑,能够细分到组织、管理、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二是高质量发展是目标,发展新质生产力讲求的是产业、产品等的发展品质、服务水平、用户体验等;三是生产效率高是表征,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注重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过程中会讲求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五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即讲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总的来说,新质生产力可以理解为一种创新起主导作用、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代表的是各细分领域、细分赛道生产力的现代化,需要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依托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培育的新质生产力,能够在特定领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所以,评估河南各地是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王牌智库研究认为,可以聚焦几个维度:

一是资源禀赋。包括各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是否丰富,能否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需要分析这些资源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潜在作用,是否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是发展基础。要考察地区现有产业基础、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等是否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分析现有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以及能否通过转型升级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发展。

三是产业特点。需要识别地区主导产业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分析这些产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评估地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潜力,以及能否通过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四是科研条件。需要评估各地的科研机构实力、科研人才的储备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分析科研条件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五是区域战略定位。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发展定位,分析各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估地区是否据自身特色优势,在加强区域间融合互动中拉长自身长板,协同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跨区域融合和错位竞争。

六是政策环境。需要分析各地政府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评估政策环境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来激发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创新活力。

七是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是否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地区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智库思考★

从“破冰”到提质,产业“出新”是关键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河南省当前正在深入推进的“7+28+N”产业链群建设,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的目标,旨在夯实制造强省的基础。因此,将28个产业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点,将是重要的发力方向。概括来讲: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各地需要梳理当地发展资源与优势,并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布局,不断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内容、产业转型升级工具、产业转型升级手段和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围绕研发、初加工、精深加工、交易、仓储物流、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拉长产业链,加速纺织服装、现代食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各地要抢抓机遇,抢先布局,一方面立足传统产业,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衍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化工、汽车、装备等传统产业,衍生培育前沿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实现“从无到有”的破冰,积极抢抓农业强国、新型工业化战略机遇,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活动招商、驻点招商、联合招商等专业招商方式,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产业平台建设方面,各地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园区,深入推进185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提质升级,深入实施“链主企业”培育计划,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提升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度,同时以科技驱动园区硬软件升级,以创新驱动产业群做强、做优、做大,以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完善,促进产业园区再提质、体制机制再完善、产业能级再提升。
聚焦到具体的产业链来看,以28个重点产业链的“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和“超硬材料产业链”为例,谈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规避的误区和问题。

(一)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医疗器械是关系人类生命健康且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乡市作为该产业链的重点发力区域,目前而言多是传统和优势产业为主,虽然涌现出了一批如驼人集团、亚都医疗等龙头企业,但依然存在如集群化协同发展偏弱、产业生态不高效、相关生产性企业数量多但企业规模偏小和生产经营粗放、医用耗材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故而,新乡市想在医疗器械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亟需思考如何再塑“新”优势,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塑造新质生产力的“新乡路径”。王牌智库认为,可以聚焦三方面发力致力出“新”:

一是产业结构“新”。加快升级,高端突破。在坚持稳固和做大做强本土以卫材为代表的医疗器械优势产品的前提下,新乡市需要加快产品升级迭代,重点关注牙科耗材、人工关节、骨科修复材料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其他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并不断向这些领域拓展,补齐本地产业缺失,促进新乡医疗器械产业向中高端领域迈进,塑造全“新”产业结构,进而提高产业链韧性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企业梯度“新”。内培外引,创建品牌。需要集中优势兵力、精力和智力,坚持在新乡引导和打造出梯度合理的医疗器械企业结构,以“内培外引”为重要手段,通过“招大引强”和“抓大育小”的方式,营造出“链主”企业带动,引领区域内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孕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同时,创建区域公共品牌,推进“长垣卫材”集体商标的注册推广,制定完善使用规则,赋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素保障“新”。优化配置,加强创新。持续优化配置“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是推动新乡医疗器械向“新”而行的重要保障。其中,要重点加强多专业联合的基础研究中心的打造,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储备,并且联合有研发能力的高校、医院和龙头企业,以协同创新机制针对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材料、工艺和技术进行攻关和研发,并通过创新运营服务模式,实现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和应用。当然,这其中要坚持以政策优化、人才引进、资金支持等为产业发展“撑腰”。
如此,一个将创新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新”促“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乡模式”才会乐见其成。

(二)超硬材料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从河南省发展超硬材料产业链的现状看,的确在规模扩张、产业集聚和龙头企业培育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程度看,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具体来看:

一是高端化不足。河南省的超硬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领域,高端超硬材料制成品及功能化应用产品相对较少,导致整体产业链呈现“大而不强”的现象。中高档产品的竞争力较弱,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尚不能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限制了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二是市场份额有待提升。在全国乃至全球超硬材料市场规模中,河南省的市场份额只占40%左右,仍然偏低。尽管河南省在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等原材料生产方面占据显著优势,但在下游高端应用领域和最终产品市场中,河南的份额较低,如切磨钻削等制成品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20%,影响了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是过度竞争和行业失序。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度竞争和行业失序的问题。行业内存在较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和研发能力弱的小企业,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扰乱市场价格和竞争秩序;由于过度竞争,行业内部出现管理失控、经营失当等问题,导致内控失序。

四是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融合不足。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在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需要打好技术攻坚战;金刚石微粉行业的主流技术相对落后,限制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尽管通过创新联合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业产、学、研脱节的问题,但整体上仍存在一些脱节现象,影响了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虽然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的计划,但目前市场、资源、技术等信息的开放共享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产业链的整体协同效应。

五是产品专用化和精细化程度不够。河南省超硬材料企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上游原材料领域,而高端超硬材料制成品及功能化应用产品的专用化程度和精细化程度不够。这导致河南省超硬材料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满足高端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提高产品专用化和精细化程度是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针对以上现状,王牌智库认为,超硬材料产业链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力,还需要做足五方面功课:

01、突破技术瓶颈,强化政策支持

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以解决高端化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着重进行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提供新技术新业态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及营商环境建设,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企业聚焦主业、巩固传统优势并布局前沿领域。

02、市场拓展与份额提升

第一是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鼓励企业增加对超硬材料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人才,推动超硬材料领域的技术突破。

第二是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深入了解下游市场需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为超硬材料产业提供准确的市场指引;针对下游行业的特定需求,开发定制化、个性化的超硬材料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动超硬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强与国内外超硬材料产业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整体水平;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衔接,提高产业整体效率和效益。

第四是政策扶持与引导。制定针对超硬材料产业的税收、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加大对超硬材料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成立超硬材料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0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竞争力

第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规模效益的大型企业。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第二是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明确行业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鼓励行业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是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第四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树立行业标杆,提升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04、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第一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河南省应加大对超硬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第二是加快金刚石微粉行业技术升级。针对金刚石微粉行业主流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金刚石微粉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是深化创新联合体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和管理机制,确保产、学、研三方能够紧密合作,形成协同创新合力。加强创新联合体内部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是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加快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整合市场、资源、技术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制定信息共享标准和规范,明确信息共享的流程和方式,确保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产业链的整体协同效应,推动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05、提升产品专用化与精细化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专用化开发上,针对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端应用领域,河南省应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具有特定性能、满足特定需求的专用化超硬材料产品。
通过与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确保产品的适用性和市场竞争力。在精细化加工技术上,提升超硬材料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是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河南省应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提高超硬材料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同时,加强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改善材料的耐磨、耐腐蚀等性能。在标准化与系列化上,应积极推进超硬材料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可靠。同时,开发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超硬材料产品系列,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在创新商业模式上,除了在产品和技术上寻求突破外,河南省还应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通过定制化生产、个性化服务等方式,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覆盖率;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河南省超硬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智库建议★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产”施“策”

在河南省28条产业链发展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将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简单地等同认知、盲目跟风、贪大求全、忽视传统产业等一系列认知盲区和发展盲区。针对这些问题,王牌智库认为应结合28条产业链在各地市的具体布局情况统一以下认知:

一是正确认知新质生产力,现在普遍存在一种误区是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创新简单等同起来,认为新质生产力仅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忽视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南省必须在培育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共同发力,既要注重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深度创新和提前布局,又要通过数智化改造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下足功夫,实现因“产”施“策”。
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避免简单的“一刀切”模式,又要防止一哄而上导致的产业泡沫化。坚持全省产业布局“一盘棋”,自上而下地针对产业链进行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形成省级顶层设计、市级统筹协调、县级链群培育三级联动的产业布局。各地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立足自身优势,培育标志性产业或“叫得响”的特色产业,例如新乡的医疗器械、郑州的超硬材料、洛阳的农机装备,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三是要注重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河南省应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有效应用,注重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和价值转化,避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亦或是简单的“新瓶装旧酒”。
四是要同时注重管理和制度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不局限于科技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也是其重要的组成内核。因此全省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搭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供良好的创新生态和创新服务,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

(作者: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 上官同君)

上一篇:“与新铜行”!创新驱动铜产业“高端”突破丨因“链”施策28条㉕

下一篇:聚焦河南钢铁,“钢”出绿色火花丨因“链”施策28条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