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晚由沈腾、马丽搭档演出的小品《坑》突然火爆“出圈”。这个小品由生活到艺术,又从艺术到生活,观众感同身受。沈腾在小品中把一个不作为不干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待领导和群众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躺平式干部”郝主任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
晚会一结束,中纪委网站就立即发表评论指出:“躺平式干部”的社会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行为,贻误的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损害的是民生福祉;并发出“是干部就不能这么混日子”的强烈信号,惩治“躺平式干部”,纪委监察机关要动真碰硬,严肃问责,亮红牌,发警示。
去年以来,辽宁、安徽、江西、浙江、河南等地多部门开展整治“躺平式干部”行动。一方面,针对基层干部“躺平者”下猛药,出狠招,多管齐发,层级考核;另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培养、使用干部有效机制,责权分明,激励担当,适度“容错”机制,激励干部敢想敢干能干会干,鼓励干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让“闯将”“干将”有为有位,向那些心存侥幸“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躺平者”说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躺平式干部”的懒政、惰政、怠政的危害性。俗话说得好,“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一级领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经济高质量发展时间紧,任务重,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不能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干部;而整治“躺平式干部”就是对“闯将”“干将”式干部的公平激励和鼓舞,也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正能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是当前的首要政治方向和目标,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长期国家战略导向。从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度看县域“底盘经济”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和盘整三大领域资源:
Part.1
一是县委书记及其领导班子为决策层和以基层各级党政干部队伍为执行层的政治生态现状和问题,包括县委书记及其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质量,以及各个层级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真实情况和行政执行能力与水平。
Part.2
二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框架和资源存量,县委决策层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战略与政府执行层系统解决方案,是不是跟本土资源及整合社会资源相适应,相匹配?顶层设计战略在落地实施中是否不断优化?系统解决方案在深化细化中是否切实赋能?尤其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专业招商项目库构建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资源短板补给等,市场化运营水平和质量如何?是否做到了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
Part.3
三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新发展理念支撑,需要新发展格局呈现。面临新的战略风口和新的发展机遇,县域需要来一次“盘点”:清理整治“躺平式干部”,为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扫平障碍和一切阻力,培养和激励“闯将”“干将”式干部,从根本上释放基层干部踔厉奋发的动力与活力;同时,盘整县域经济模式和产业机构调整优化,把县域经济发展同市域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协调起来,发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模式,完善现代化县域产业体系从而实现主导产业链和新兴产业的实质性突破。
当前,在党和国家政治任务明确和战略导向鲜明,以及省市党委决策政策红利充裕的条件下,县域主政者需要清醒认识到,新发展阶段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是什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构建思路是什么?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格局是什么?换句话说,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下县域经济形态和产业格局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是县域经济资源短板多,缺失顶层设计战略决策和系统解决方案落地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乏力,新兴产业导入不力,招商方法陈旧老套,民生项目目标不确定等等。这些发展瓶颈和难题,归根结底是干部思想和观念问题,也是缺乏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思路问题。关键是“人”的力量要充分释放,“事”的形态才能出彩,“躺平”不行,等、靠、要、观望、守摊思想也不行。
当下,现代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新时期,县域领导干部确实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有政治担当和民生胸怀,地方党委作为“第一决策力”,政府作为“第一生产力”“第一执行力”,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中时刻记住“以人民为中心”“为群众谋福祉”,谋划好现代化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谋划好县域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千万不能做“老好人”“太平官”,“躺平”不可取,奋斗方为真。
(作者系王牌智库首席专家、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