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后,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密集批复四川省隆昌县、贵州省盘县、陕西省神木县、湖南省宁乡县、浙江省玉环县和河北省平泉县六个地方撤县设市,标志着时隔20年多后,撤县设市重新开闸。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撤县设市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现状:县级市减少了80多个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中小城市数量少、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发展质量和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由刚刚超过30%上升为2016年的57.35%,但县级市数量减少了80余个。
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地级市的扩张,很多县级市被改成了区。比如近20年来,珠三角顺德、南海、三水、高明、番禺、增城、从化先后改成了区。在长三角,余杭、萧山、吴江、上虞、武进、金坛等经济发达的县级市纷纷该成了区。
该负责人表示,县级市数量的持续减少,导致中小城市发展滞后,带来大中小城市发展失衡、城镇化布局形态不合理、人口城镇化滞后、大城市病凸显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制约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有序撤县设市,对于推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撤县设市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降低人口转移成本,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向中小城市集聚,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有利于减轻大城市压力。
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集聚人口较多的地方有序改设为县级市,一方面能够通过扩权调动地方积极性,在县域层面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以城市标准引领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立足长远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态度:把握原则有序推进
撤县设市在审批上重点把握哪些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平共享。体现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注重人口规模和城镇人口集聚,同时,更加注重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能力的考察,将向常住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就业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引导拟设市地方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二是坚持集约高效,注重生态文明。坚持集约集聚和紧凑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要求城镇人口增长要与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相协调。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撤县设市要与城市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承载能力相匹配,与国家和省、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环境功能规划等规划相衔接,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设市工作。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注重发展质量。统筹考虑拟设市区域和拟设市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点上与面上相结合,对拟设城市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注重城市发展质量和长远潜力,在考察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的同时,重点关注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和产业结构特点,把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与水平作为设市重要前提。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合理布局。一方面,充分考虑“四大板块”区域差异,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另一方面,对于有利于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撤县设市对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完善区域城镇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建议:向中西部倾斜防止一哄而上
实际上,在上一轮的县改市中,江苏、浙江、山东的县改市占比最多。如果本轮县改市实行全国一个标准,那么可能江浙等发达省份大部分县都可能改为市,而中西部则寥寥无几。因此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条件肯定要有所区别。
向中西部倾斜也是促进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的重要内容。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李克强指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东部产业园区在中西部开展共建、托管等连锁经营,以“业”兴“城”,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对东部来说,促进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方面可以缓解东部发达地区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而且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所以劳动密集型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寻找新的空间,东部才能释放出一些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实际上,在本轮撤县设市中,在很大程度上也有促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考量。例如,四川隆昌县的经济指标并不算突出。不过,隆昌县地处川渝交界处,是“四川东大门”,是四川出川和出海大通道要冲,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特殊。省、市历来十分重视隆昌发展,将其作为对外开放、川渝合作的“桥头堡”。隆昌撤县设市,有利于加强与重庆的交流合作,为川渝合作探索有效模式。
在陕西神木,撤县改市也很大程度上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考量。陕西省民政厅表示,神木撤县设市,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煤为基的煤化工产业体系建设,带动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该省城市空间布局,培育新的区域中心城市,解决陕北8万平方公里无一个县级市的突出问题?民政部负责人表示,最近批复的这一批撤县设市调整,民政部从十几大类指标进行了考察审核,并形成了相当固定的审核流程。“下一步,将继续完善这方面工作。”
撤县设市有哪些工作要求?
下一步有什么工作考虑?
撤县设市的总体要求是积极稳妥、规范有序,防止一哄而上、盲目设市。为此,民政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对撤县设市申报审核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论证评估。要求根据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变动趋势和城镇化空间布局等情况,对撤县设市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统筹安排撤县设市的申报时间和顺序,确保科学有序申报;要求围绕撤县设市对当地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平稳顺利实施。
二是细化基础工作。要求撤县设市事项应当按照《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规定,经拟撤县设市地方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全会研究讨论,体现党的领导;要求撤县设市方案和论证评估情况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研究讨论,夯实主体责任;要求广泛听取拟撤县设市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确保民意基础。
三是引入外部力量。对于部分情况比较复杂的撤县设市事项,充分借助外脑,引入专家论证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专家和专业力量在撤县设市审核报批中的作用,提升撤县设市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其中,在论证评估方面,要求根据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充分考虑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变动趋势和城镇化空间布局等情况,对撤县设市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统筹安排撤县设市的申报时间和顺序,确保科学有序申报;要求围绕撤县设市对当地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平稳顺利实施。
与此同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发展中小城市,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的目标任务。这其中,相比撤县设市,特大镇改市如何操作、何时启动,目前仍无具体的细则出台。
“撤县设市”小资料
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出现过一波“撤县设市”的热潮。统计显示,1994-1996年间,全国共有95个县改市和1个新设县级市。改为市之后,多地的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1998年,我国县级市数量达437个,其中近350个为县改市。
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收窄“撤县设市”的口子,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不少地方为了改市,往往好大喜功,甚至弄虚作假,编造相关数据,从而扭曲了城镇化的方向与目标,出现城镇化“虚热”:一方面,城市建设缺乏规划,一些地方出现供大于求的“鬼城”;另一方面,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并没能跟上。
王牌智库观点
王牌智库认为,撤县设市是促进我国中小城市“增量提质”,优化城镇化布局的有力举措。撤县设市重新开闸,必将拉开新一轮县域发展竞争的差距。谁能率先纳入撤县设市的序列,将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撤县设市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可期”,但无序、过量的撤县设市也会造成众多“县”的盲目竞争及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平衡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口集聚水平等因素规范有序地推进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