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我国千亿县数量迅速攀升,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近日,《瞭望》新一期新闻周刊推出特别策划《新“千亿县”观察》专题报道,并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研究院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委员魏后凯,梳理千亿县的成功密码和发展逻辑,一起来看。
在山东省邹城市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工人在加工高端流体阀(2023年5月11日摄)郭绪雷摄 / 瞭望新闻周刊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千亿县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些GDP总量超过1000亿元的县级行政区,是全国近2000个同级竞争者中的佼佼者。其中名列前茅的,其经济体量能强过一市,甚至跑赢一省。
在经济大循环体系里,千亿县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基石。梳理千亿县的成功密码和发展逻辑,不仅可以为更多追赶者提供经验,也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经济未来的前行方向。
赛迪顾问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5个千亿县,总数达到59个,GDP总量达到9.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7.6%。
各个千亿县崛起的秘诀各有差异,但梳理近年来新增的千亿县,也呈现出聚焦第二产业、推动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与城市群共成长等共同特点,并逐渐形成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的工业驱动型、以外向经济为主的商贸驱动型、以本土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驱动型等发展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国土开发研究室主任黄征学分析认为,纵观千亿县发展历程,基本是依托交通区位、现代化大都市、自然资源等条件,搭建功能性发展平台,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城镇经济和人口吸纳承载能力,聚人、聚产加快发展。
01
聚焦第二产业
2007年,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成为千亿县。此后,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我国千亿县数量也迅速攀升。仅近五年来,就有30多个县的经济总量跨越千亿大关。
从近五年来新增千亿县区域分布以及经济实力看,东部地区继续领先,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份,江苏一骑绝尘,且这些县域经济实力较强;中西部地区千亿县加速涌现,整体实力相对东部地区略显逊色,但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省内扮演的角色更重要。
“产业好,经济才好;经济好,县域才能发展得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发展产业是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途径。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新增千亿县普遍聚焦第二产业,调优一、三产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地域发展。
以2023年新晋千亿县陕西省府谷县为例,在其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统计显示,2014~2023年,府谷三次产业里,二产比重平均为74.52%。其中,2014年占比最高达85.4%。
近年来,府谷在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绿氨、绿氢、风光互补项目建设,全力构建煤层气全产业链格局。2023年府谷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了千亿元,达到1002.08亿元,同比增长5.4%。这是继神木2012年首破千亿后,陕西第二个千亿县。
此外,江苏沭阳县打造了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618.96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0.9%;河北迁安市以采选业、钢铁业、装备制造业为工业基础,是区域内的重要制造业基地。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767.5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0.8%;江苏靖江市培育壮大木材加工、电机电器及通(专)用设备等产业。202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713.57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5.0%。
“纵观目前国内经济较发达县域,打造产业集群已成为这些县域实现较快发展的共同经验之一。”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认为,从产业结构来看,以迈入GDP千亿级别的县市为例,目前绝大多数千亿县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专家表示,如果把千亿县作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层次且必经的阶段来看的话,虽然第三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处于逐渐上升趋势,但第二产业仍然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02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是众多千亿县崛起的关键支撑。回顾多个千亿县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其快速增长阶段,都有一个甚至多个优势产业蓬勃兴起。
但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劳永逸。在技术进步、消费需求、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产业需要不断迭代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发展能量,才能持续保持足够的竞争优势。
这也是多个新晋千亿县的普遍做法:通过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或是不断延伸传统产业的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进一步扩大传统产业优势;或是不断打造新兴产业,通过开辟新赛道挖掘新优势,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化等新技术赋能,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县域经济。
2022年跻身“千亿县”榜单的山东寿光市,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每年有至少900万吨蔬菜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寿光以“数字+”撬动蔬菜产业升级,与4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成投用了中国蔬菜小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18个、占地2.3万亩的智能化园区,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目前,寿光有5万个大棚应用了物联网装备,其中1.6万个大棚应用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过去,一对农民夫妇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如今在一系列新技术支持下,可以管理3个200多米的大棚。
从曾经大棚管护全靠人工,到如今拿着手机远程操控,寿光经历了一场种菜模式的大转变,也实现了一次产业优势的再塑造。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发展形势,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动能。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城市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伊金霍洛旗资源富集,是全国第三大产煤县。
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立足“建设自治区承接先进地区产业转移、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开发区”的发展定位,破解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加速构建“风光氢储车”五大产业,10.5GW锂离子电池、2GW单晶硅及光伏电池组件、5000套氢燃料电池电堆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突破。在五大新产业的推动下,当地地区生产总值三年连跨5个百亿台阶,2022年达到1219亿元。
在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看来,人口的规模、素质和密度都与科技创新的能力成正相关关系,更多县域要迈进“千亿俱乐部”,就需要通过综合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保障能力,留住创新人才,催生更多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
“千亿县普遍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政府经济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汪彬建议,未来千亿县要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放大发展优势,比如向专精特新赛道进发。
03
与城市群共成长
相比较一、二线大城市,县域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公共服务水平和要素集聚能力等,都存在明显差距。完全凭“个人能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打拼,县域很难占据优势。
因此,在区域协同发展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依托区域优势,与城市群共成长,成为不少新晋千亿县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安徽肥西县,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千亿县,以打造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等三大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角度看,肥西处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增长最快的副中心城市的核心发展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肥西一直努力保持与合肥同频共振,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从新晋千亿县分布来看,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名副其实的千亿县扎堆区。尹稚分析认为,一方面,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工商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工匠精神独特、厚重。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特大城市(以上海为代表)的产业扩散始于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星期天工程师”政策为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科技来源。上海市辖区小、动能大的特点加速了产业扩散,最大的获益地区是江苏。
江苏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双重辐射区。近年来,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程中,高邮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功能外溢多,企业集聚所产生的效果也越发明显。2022年,高邮市GDP达到1014.81亿元,首次跨进千亿县行列。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千亿县数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新晋千亿县福建石狮市、闽侯县等的产生,与城市群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素称“八闽首邑”的闽侯县,地处福建福州市西南侧,呈月牙形拱卫省会福州市区。2022年,闽侯县GDP首次突破千亿元。闽侯县的快速发展是福州近年发展的缩影,其背后是近年实施的福州都市圈、强省会战略等驱动。
在新晋千亿县中,2022年,山东省邹城市GDP总量达1009.06亿元、寿光市GDP总量达1002.1亿元,均登上千亿级台阶。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壮大。
专家表示,中国发展到今天,人口、资源等已习惯了自由流动,县域必须转而依托城市群的赋能,以大带小,才更有机会突破天花板。
“县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强关联性,以城市群为典型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更容易孕育出经济强县。”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杨文学说。
在杨文学看来,千亿县通过与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其他县市加强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突出与城市群各经济单元在产业集群配套、人才协同、科创转化等方面的协作,产业发展势能不断增强,县域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形成县域与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相辅相成的良好发展局面,县域发展融入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发展体系中。
(文章来源:《瞭望》2024年第31期 作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松)
声明:本公众号文章仅用于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