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县域地区而言,营商环境的好坏更是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在“2023年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中,长三角地区占据了中国百强县的“半壁江山”,这优异的成绩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本文分析总结长三角百强县的县域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案例与经验,学习长三角百强县有哪些高光之处值得借鉴。
不久前,从全国1866个县域评选出来的“2023年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榜”新鲜出炉。在这份榜单中,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东西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当属长三角地区最为耀眼,尤其是苏浙皖下辖的一众县域实力“爆表”,不仅上榜数量较多,分别为24个、21个、9个,占据了榜单的“半壁江山”,而且整体排名靠前、强势领跑。
这一成绩着实令人艳羡,同时也引人深思,为何长三角地区的县域经济总能遥遥领先?事实上,这与长三角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有很大关系。营商环境作为城市生产力、投资竞争力、企业吸引力的重要衡量标尺,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创核心优势的关键所在。
立足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宜商环境评价体系,结合赛迪顾问发布的《投资竞争力百强县(202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等榜单,综合选取了苏州昆山市和张家港市、南通如东县、嘉兴海宁市、嘉善县和海盐县、合肥肥西县等苏浙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县域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案例,同时深度解构苏州工业园区等全国一流开发区的营商环境示范样本,总结提炼了一批共性发展经验和创新举措,作为县域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对标找差、补短强优的重要参照。
坚持涉企事务“简办、快办、省心办”
企业是营商环境最核心的服务对象,也是营商环境好坏最权威的评价者。为了让企业更加省时、省力、省心、省钱地办事创业,各地行政职能部门纷纷主动走出舒适区,积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大力开展行政审批流程革命性再造,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创造“7天发4证”记录的“昆山速度”
昆山是全国县域经济领头羊,也是全国县域城市营商环境标杆。近年来,为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运行,昆山推出“拿地即发证、出证即开工、完工即验收”全链代办服务模式。审批部门从项目办成这“一件事”出发,简化审批环节、部门、事项和材料,同步借助“投资建设一网通办”平台,实现重大项目“一网申报、一张表单、一次受理,同步评估、同步审批、统一出证”,极大压缩了审批时限,并在立讯项目审批上跑出“7天发4证”的“昆山速度”,刷新了全省审批纪录。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负责人赞叹:“政府操的心多了,企业就省心多了。”自此,立讯集团在昆投资迈上200亿元台阶,并向500亿元年产值发力冲刺。
零跑腿、零材料、零距离的“海宁服务”
2020年以来,海宁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着力在项目审批、项目服务、项目监管上做好“减、加、乘”三篇文章,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
其中,通过整合审批事项、创新审批制度、升级验收模式,为企业投资项目“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通过设立驻企“指导员”、项目“代办员”、上门“服务员”等岗位,为企业“加服务”“加便利”“加温暖”;通过搭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库,以及打造联合监管服务队伍,实现联合监管广覆盖。
例如,海宁项目全生命周期链中取消整合审批事项14项、审批时效压减100余天,实现“零跑腿”“零材料”“零距离”。2023年2月,海宁发布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推出25项、84条具体改革举措。其中,证件照“一窗通拍 全域应用”服务群众3.5万人次,节省群众费用约80万元,入选2023年浙江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
多端联动、跨域协同服务的“嘉善特色”
嘉善县是习近平总书记联系的全国唯一科学发展示范点,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主力队员。在政务服务发展方面,嘉善充分发挥战略优势,推动“跨省通办”成为最大亮点。
为最大程度减少企业跑动频率和成本负担,嘉善联合上海市青浦区和苏州市吴江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推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模式。三地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统一自助终端软硬件配置、优化自助终端使用界面等方式,真正实现了“跨省授权、全盘受理、一窗综合、同城服务”,让企业随时、随地、随心享受跨区域的无差别服务,并有效提升了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要素跨区域配置效率。
由嘉善首创的一体化示范区政务服务地图整合了三地57个线下办事大厅、215个综合自助终端和49个政银合作网点,实现“一图尽览、一键预约”,一次性解决示范区群众跨省办事“找不到网点”等问题。
启示:关键是要有“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通过优化升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深入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推进“串改并”审批、实施重大项目代办、扩大“跨省通办”事项覆盖面等发展策略,做精做优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营造最简便、最快捷、最省心的营商服务环境。
坚持营商环境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迭优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借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成为各县域地区的发展共识。从实践来看,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底座)、行政审批增效(“一网通办”平台)、市场监管提质(智慧监管平台)等营商环境关键环节,在做精做深的情况下,能够帮助县域地区大幅提升营商服务的质效和口碑。
无所不包的海盐企业“数据管家”
为解决企业“报表多、系统多、重复报、多头报”的痛点,海盐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助力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发了“浙企有数-企业数据管家”应用平台,通过统一指标编目、统一采集模式、统一审核把关,实现企业数据“一数一源一标准”,不仅大幅降低了企业数据填报负担,也为相关职能部门监测本地企业发展动态,深入开展产业链综合评价,及时了解和回应企业的营商关切提供了大量数据。
目前,该平台成果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应用成果展嘉兴展馆进行展示。
智慧精准的园区“政策计算器”
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价中,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七年位居第一,其营商环境在2020年被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毕马威认定为全球一流。
近年来,园区深度聚焦企业关切的政策问题,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Saa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推出“政策计算器”这一“惠企神器”,有效解决现实中企业找不到政策、看不懂政策、错过申报等诸多难题。
“政策计算器”一方面整合各级政策,从企业需求出发,结合不同条线部门业务,对政策进行解读梳理和数字化拆解,重构企业视角的标准政策内容,让企业找得到、看得懂;另一方面为企业统一建户建档,通过各类数据信息动态汇聚,形成多维度“客户画像”,确保政策的精准化、个性化推送。
自“政策计算器”上线以来,“政策找企业”成为现实,不仅如此,企业也会主动准确填报投资、人员、设备、产出等一系列涉企信息,无形中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启示:数字化是经济治理必过的一道坎。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大数据中心建设经验,借助大数据、AI智能算法等新一代技术,提升数据分析和利用能力,加强对企业的动态跟踪和“精准画像”,为政策智能推送服务提供基础;结合企业数据,延伸监测行业发展态势和经济综合运行情况,真正打造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数据大脑”。
坚持将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作为根本导向
优化营商环境要紧扣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发力。从需求端来看,劳动力、人才、技术、平台、资金、土地等均是关涉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近年来,越来越多县域城市在劳动力、人才、资金、技术等环节持续发力,努力提升高端资源要素对“升级版”营商环境的支撑效能。
“昆如意”的重点要素服务满足成长型企业需求
《昆山市深入推进“昆如意”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2022年版)中提出,要深化重点要素服务,实现服务再提升。2023年4月发布的《昆山市深化“昆如意”营商环境2023年创新行动方案》也指出,要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增强各类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能力。
在劳动力要素方面,昆山通过发布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重点行业区域工资指导线,建立劳动关系动态评估和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确保企业有序规范灵活用工。如昆山与好活科技早在2018年就为灵活就业者联合搭建“好活”平台,随后陆续推出面向灵活用工企业及中小型人力资源机构的HR招聘服务产品,以及创新开辟新业态灵活就业“绿色参保通道”,全力打造数字化就业与协同治理平台。
在金融要素方面,通过完善“昆山金融超市”平台功能、扩大综合风险池规模和商业银行无还本续贷覆盖面等方法,提升企业投融资对接效率(昆山企业最新融资需求响应时限、信用贷款审批时限、抵质押获取融资时限分别被压缩至1个、6个和25个工作日)。
肥西以赛引才和因企育人精准解决企业人才需求
肥西是安徽首个“千亿县”。近年来,肥西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大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为最大程度激发全县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肥西连续举办了“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创智汇·肥西企业高校行”等一系列活动,并将“创智汇”双创赛事推向安徽省级平台,促进了一大批科技项目、高端人才、创新成果向本地流动汇聚。
活动举办以来,成功引进高质量科技项目44个、高层次双创人才156名,其中省级以上人才14名;催生发明专利500多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注册企业36家。同时,深入重点企业、乡镇园区和职业学校了解用工需求,通过实施“现场招聘+线上招聘+高校招聘”、新型学徒制培训、举办技能人才大赛等方式,为产业发展精准引育高技能人才。
此外,肥西县还针对重点企业专门成立了用工“包保”服务小组,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为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岗位推介等针对性跟踪服务,以此确保重点企业无用工之忧。
启示:企业用工一直是一个头疼问题,但也是政府提供接地气服务的突破口。可从强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水平利用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升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金融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大与产业创新相关的资源要素和环境建设力度,帮助更多企业进一步降低创新创造的外部成本。
坚持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与时俱进
市场监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权责明确、公正高效、灵活有度的市场监管。鉴于企业发展总是从不足到完善的过程,如果不加变通地刚性监管,可能会不利于小微企业的未来发展,且新业态也难以茁壮成长。而县域地区市场主体多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若监管不当,问题会更加突出。
因此,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微市场主体活力,打造适合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县域地区开始发力“包容审慎监管”,并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努力做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让违法失信者“寸步难行”。
张家港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精准性
近年来,张家港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法治思维打造营商环境“最硬内核”,通过建立行政处罚事前警示、首次豁免等多层次容错纠错机制,引导经营者守法规范经营。同时,在劳动保障、餐饮、交通、卫生健康等领域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通过建立信用档案、签署信用承诺、执法检查、信用评级、信用调整、联合惩戒等方式,将监管重点放在信用较差的对象,精准发力提升监管效果。
如东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给予企业“喘息”机会
从央视和江苏省主流媒体频频“点赞”的如东营商环境看,“包容审慎”是不可忽略的关键词之一。为了让执法更有“温度”,如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运用行政约谈、行政指导、警示告诫等方法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轻罚(涉及市场监管15类76项),让企业有“喘息”空间。
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县累计减轻处罚案件401件,受益市场主体1046余家。同时,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企业干扰,如东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用+双随机”分类分级监管,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实现涉企检查频次下降40%。
启示:核心是创新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一方面,要主动推行服务型监管理念,以更大决心落实包容审慎监管,坚持在法律框架下做到宽严相济、情理相融,为市场主体和新生事物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要创新监管方式,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同步强化科技赋能,切实提升抽查工作的靶向性、精准性和智慧性,从根本上提升执法监管能力,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更有安全感。
坚持对标先进找差距,比学赶超争一流
对于县域地区而言,瞄准一流、对标先进,全面补短补缺、比学赶超,大力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一招。从全国来看,名列前茅的县域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均主动对标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在发展思路、境界视野、市场活力、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找差距、查不足,学先进、补短板。
如昆山借鉴上海设立营商环境体验官的经验。2023年4月起,来自商会、国企、民企及人才、台企、欧美企业、拟上市企业、初创企业等不同行业的首批营商环境体验官正式“走马上任”,收集并及时反馈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便于服务部门精准掌握政策落地情况。
昆山还学习深圳用电营商环境改革经验,2023年4月起推出用能联动报装“易企办”,对涉及规划、挖路、涉绿等许可事项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实现企业用户一次报装即可获得“电水气讯视”公共用能接入服务。
张家港对标上海营商环境“6.0版本”中提及的税费服务新模式,2023年2月上线“远程帮办”功能模块,通过及时远程“会诊”、线上传递文件资料等方式,助力企业缴费办税“零跑腿”。
慈溪持续深化上海“只跑一次”制度、江苏“不见面审批”改革成果,创新推出的“公证E通”在线数字公证法律服务系统获评2022年浙江省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和浙江省数字法治好应用。2023年1-4月,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14389件,最多跑一次率达67.88%,群众满意率达99.91%。
启示:对标一流营商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精准借鉴、系统部署。首先要找准自身短板,明确自己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不足;其次再定向选择对标对象,如对某些地区而言,相较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昆山、海盐、肥西等地则是更具指导意义的标杆;最后再开展可行性论证和创新性优化,并探索利用政策文件予以推进落实。
(本文转载自“上海华略智库”,作者:吴影跃、朱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