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疫情防控的间隙,踏勘中部黔桂边城,在智库行走中读懂中国、王牌阅城活动中,发现云贵高原边陲“八桂”之美——广西桂林,一个世界风景旅游名城,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两城之“名”,桂湘交汇,得益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桂林山水”千百年来作为广西桂林最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已经深深印刻在民族血脉和民族精神之中,历久弥新,驰名中外;得天独厚的喀斯特风光地貌,足以擎举“桂林山水”世界文旅名城之盛誉。在这个世界风景名城的背后,智库发现桂林乃实至名归的历史文化名城,万年智慧圣地;即中国古代最原始的陶器发源地:世界唯一具有万年古陶遗址(甄皮岩、大岩、庙岩)的城市,其中甄皮岩的“陶雏器”填补了世界陶器起源的空白。“桂林山水”和“灌溉遗产灵渠”两大世界奇迹,将桂林推向风景名城和文化名城的世界巅峰。
据智库专家团队观察和研究发现,时代文旅的转型与文化方位的变迁,给桂林这座老牌世界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带来诸多发展机遇。桂林,这座背负山水名胜和厚重文化的文旅资源型城市,面临当下世界百年变局,新冠疫情防控对文旅产业经济的震荡与冲击,如何做好以资源“不变”应市场“万变”?如何以新时期桂林十年谋变,撑起桂林三十年蝶变?如何在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中闯出一条独特的“桂林新路”?
桂林,离世界文旅名城还有多远?
智库观察中的桂林
在智库行走中读懂桂林,需要摸清真实的桂林“家底”,摸清一个老牌外向型旅游资源名城,其区位战略和资源禀赋以及产业资源优势,究竟如何支撑桂林由传统的2.0版旅游风景名城向4.0版世界文旅名城跨越发展?而创建世界级旅游名城,以桂林目前的经济体量、产业总量、文旅基础承载量和服务体系质量等,能否撑起一个新时期的中国文旅桂林新产业构架,以及能否撑起一个新时代的世界文旅桂林新经济空间?
1.区位战略优势
桂林,在地理空间占有两大区位优势:一,桂林是广西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湘桂走廊南端,北部、东北部与湖南接壤,南与梧州、来宾市毗邻,西部、西南部与柳州相连,桂林市域下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及阳朔、荔浦、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恭城等6个区11个县市,行政区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40万;二,桂林目前具备区域性整体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包括扩能中的湘桂铁路、贵广高铁、两江国际机场、桂柳高速、桂梧高速、312322323国道以及湘江与漓江水路,可经过梧州至珠江,直达沿岸港口至广州、港澳等。从桂林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可以看出,桂林交通便捷,是联系岭南和长江流域的咽喉要冲,其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型、立体式交通网络,是沟通我国西南与华南沿海经济的桥梁,也是贯通国内两广与东盟之间的空间经济枢纽。
2.山水风景资源优势
人们通常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说的就是“桂林山水”是桂林千百年来享誉世界旅游风景名城的根系和底蕴。“桂林山水”是桂林旅游资源美誉度的总称。桂林的山之所以独特,是因为,桂林之山是世界上最典型、最大规模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孤峰绝立,平地拔起,群峦叠嶂,青翠欲滴;漓江之水,蜿蜒百折,明洁如镜;山有多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林立,千姿百态,形成“桂林山水”四绝: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由此,形成了桂林山水系列景观:象鼻山、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龙脊梯田、猫儿山、独秀峰、月亮山、八角寨丹霞地貌、八角寨雾景奇观、国家森林公园、桂林芦笛岩、桂林尧山、天门山、漓江、遇龙河、资江、五排河、宝鼎瀑布、两江四湖、榕桥湖景区、桂湖景区、来龙湖景区等等。这些桂林山水景观主体,叠加江南城镇人文景观、田园风光、乡风民俗,构成一幅移步十景、举目尽翠的“桂林山水”秀丽画卷。
3.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桂林不仅是自然山水风景名城,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万年前就已经在洞穴中谱写了人类文明和百越文化。其中,甑皮岩文化是史前中国多元一体进程的文化源流之一,陶雏器是迄今为止世界陶器的远古起源,是中国远古时期最原始的制陶技术重要起源,距今已有12000年-7000年,是古人类在亚热带地区的生存状态,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史前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载体。甑皮岩文化和灵渠文化进入世界历史遗产名录。从远古至今,桂林地区留下灿烂的文化遗产,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灵渠相思棣为代表的古代水利文化,以宋明古城池为代表的古代城建文化,以名山胜迹、历代摩岩石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以靖江王城、王陵墓群为代表的时代藩王文化,以及近现代革命遗迹、历史纪念地为代表的近现代历史文化,构成了桂林纵横交织的历史文化遗产格局和古迹形态。
4.产业资源优势
目前,桂林市经济总量GDP排名在广西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以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为主体;第二产业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源综合利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生物制药为主体;第三产业以生态文旅、康养、休闲、消费、服务为主体。目前,桂林的产业体系基本上按照“6+4+3+3+6”布局模式。即六大农业、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传统工业、六大服务产业等组合构成。
农业包括粮食、水果、优质畜禽、蔬菜、中草药、高山特色种养;制造业包括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生态食品、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家电家居、冶金、建材;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商务服务、居民家庭服务、消费服务、房地产等。可见,桂林的产业布局,主要思路是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形成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多点支撑“345”发展格局,包括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试验区、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朔工业集中区、恭城工业集中区、兴安工业集中区、灌县工业集中区、全州工业集中区、资源工业集中区、平东工业集中区和荔浦工业集中区等。桂林构建以优势主导产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其中,优势主导产业为旅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从而打造“桂林新中心”健康旅游产业服务体系,推进现代化山水宜居城市和世界级旅游城市“新中心”总体思路发展。
智库思考中的桂林
1.区位优势不突显
王牌智库观察桂林市,虽然自然地理占尽岭南喀斯特地形和丹霞地貌以及漓江水系等独特的山水资源区位优势,但从全域旅游生态圈层观察,桂林市的大山水、大文旅、大康养、大生态产业等领域的新发展理念和新经济空间与新产业空间不明朗,即桂林现代生态文旅枢纽经济区位战略构架不清晰,“桂林山水”品牌输出和市场扩张区位优势不凸显;另一方面,从世界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两大视角不难看出,桂林市的区位发展优势不显著。无论是桂林本土资源禀赋还是市场拓展空间和广度、深度,桂林与世界风景旅游名城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距离还有很远。尤其是桂林的厚重历史文化尚未与桂林山水文旅经济体系融入发展,尚未形成桂林生态文旅世界名城的区位优势。由此可见,桂林市的战略发展,并没有很好地用足用活“桂林山水”之盛名,站位缺乏时代感和现代感,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广西“强省会、副中心”等一系列国家级及省级战略及政策利好叠加条件下,桂林需要提升站位,强化战略机遇意识,将桂林发展放在全域旅游大生态经济圈建设之中,放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世界文旅名城建设中,明确目标,抓住机遇。
2.格局的区域局限
“十四五”新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特色发展,是以国家战略和省市重要决策为基本遵循,以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在本土资源和发展思路主导下,谋划市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因此,桂林发展大生态、大文旅、大产业,单靠目前的本土资源“桂林山水”来发展“桂林山水”文旅,会有很大的局限,产业格局拉不开,市场格局同样也拉不开。如果跳出桂林,从岭南生态圈、西部大开发,南宁强省会和桂林副中心城市建设、东西部融合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和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牵引和带动下看桂林,桂林的经济体量和桂林的辐射圈层都有一定的格局之限。其中包括桂林干部队伍的思想格局、视野格局、观念格局、谋略格局和市场格局。
3.主导产业引导力不够
从第三方智库视角来看,目前桂林的经济发展思路主要体现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从桂林区域版图来看,十大产业空间布局多以“工业集中区”为主体,整个产业体系以六大农业、四大优势主导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三大传统产业以及六大服务产业为支撑。县市区域重点产业分布虽有少数产业雷同,多数产业各有特色,但只有阳朔县一地的六大产业与生态文旅相关联;而且,桂林12家龙头企业中,没有一家是文旅企业;而文旅企业作为桂林的主导产业、外向型资源型特色产业,其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引导力明显不够。截至2021年,桂林A级景区有78个,是广西乃至岭南境内A级景区最多的省辖市,具备桂林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和文旅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构架。因此,桂林的文旅主导产业发展的战略站位需要进一步提升。
4.产业链短板
桂林的产业发展思路体现在解决桂林长期遗存的产业体系不健全及新兴产业缺失等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从大处着眼,在当前世界经济衰退、供应链、产业链和国内外双循环运行受阻,以及新冠疫情重创的多重压力下,桂林的传统文旅主导产业和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从小处着眼,桂林第二产业布局虽然遍布全域各县区,但产业集约性和产业链的关联性优势不突出,文旅产业链明显短板,新兴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集群建设尚处在引入、培育、起步发展阶段,故而,主导产业链短板不可避免,包括资源供给短板、生产研发新技术短板、市场接口输出短板以及产业融合短板等;尤其是传统文旅农业、制造业、资源加工业以及配套关联的服务产业,产业链短板不仅制约了新兴主导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也深度影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目前桂林的产业发展现状观察,产业门类基本齐全,但产业链较短,导致主导产业集群没有崛起,而主导产业的战略带动作用减弱,一二三产业融合及赋能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尤其是第三服务产业、现代文旅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新发展格局不相匹配,服务产业链供给不足。
5.美誉度“洼地”
立足新发展阶段,看资源禀赋,桂林世界文旅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但其美誉度值得商榷。从实践层面看,“桂林山水”的知名度跟桂林市的知名度不能等同,而“桂林山水”的知名度和桂林文旅产业的美誉度不在一个推进层面。尤其是近年来,桂林文旅产业的美誉度,随着当地“门票经济”的冲击,呈现“洼地”态势。而局部景区的“零散”发展,并没有很好地形成桂林全域旅游、复合型文旅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没有形成生态产业、文旅产业、康养休闲、旅居度假一体化的大生态、大文旅、大康养生态产业基地,也没有形成国内外生态文旅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之美誉。文旅块状经济美誉度、首位度均不突出,导致文旅主导产业的赋能和带动作用不强,加上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局限于线下场景文旅市场接口不畅,文旅服务产业链短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桂林山水品牌美誉的深度扩张。
6.文旅文创短板
国内具有显著生态资源的市县基本上都在谋划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桂林是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双城资源叠加与深度融合的城市。由于文旅主导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因而,相关的文旅附加值和文旅增值产业——文旅文创,呈现最大的发展短板。文创可以用足用活桂林山水文化、洞岩文化、古陶文化、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等要素,促进文旅产业与历史文化融合,扩大文化要素创意,形成创意特色小镇集群和多元文旅文创产品。
智库谋划中的桂林
当前的桂林,正处在西部大开发闯新路、东西部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创新发展以及世界旅游名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红利的机遇风口。那么,桂林如何在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中闯出一条大生态、大产业、大文旅的开放式“桂林新路”呢?如何找到桂林生态文旅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复兴之路呢?
1.加强顶层设计战略
从第三方智库视角观察,当前桂林的经济大盘,本土资源存量、新兴产业资源的对冲与补给,重点强化第二产业领域扩张,以及加强产业门类的均匀分布,明显补齐了一定的“工业短腿”。
但从桂林经济总量扩容和产业格局框架持续拉大的态势来看,整体性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基本问题。从桂林市下辖6区及11个县市的产业与分布版图看,各地县市虽然以工业制造为主导,产业园有一定的集中度,但总体区域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各自为政”的产业门类齐全,仍然处于“散装”和片面发展的局面。从桂林省辖市经济基本面观察,明显缺失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战略。
顶层设计战略包括桂林大生态产业基础,以构建生态文旅为主导优势产业链及其产业集群为主体,以传统资源加工型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为两翼,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桂林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全区经济产业一盘棋,一张顶层设计战略思维导图,引领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如此,方能体现桂林市县区经济发展城乡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崛起的经济新形态和产业新格局,从而体现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域性、战略性、专业性和系统性。
2.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构筑东西部合作“桥头堡”
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桂林,需要将新发展理念植入桂林新经济空间的拓展和新产业体系的谋划之中。这个新发展理念明显的标志就是,桂林市突破传统思维固守“门票经济”的思维束缚,解放思想,扩大格局,提高站位,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拆墙透绿”,扩张发展,对接大湾区的产业资源,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和产学研科技服务体系的延伸。
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的战略区域,也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称的世界四大经济湾区之一。其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集聚和虹吸国内外优质产业资源;而这些产业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需要外溢和延伸至大湾区周边的生态资源较好的黔桂地区。
这就给桂林生态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桂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因此,桂林可以在展开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的条件下,在临近大湾区区域的县市区开展先行先试的“桥头堡”试点,逐步推进全域性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尤其是桂林新兴产业的主导产业构架和资源对接,都需要学会借湾区之势、借力、借资源,进一步拉大桂林产业框架和发展边际。
3.着眼系统解决方案
如果说,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战略是一张桂林中长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蓝图,那么,与之相匹配的系统解决方案,则无疑是支撑顶层设计战略落地实施的具体方略,即方式和方法组合体系。顶层设计战略明确新时期桂林新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而系统解决方案则是将顶层设计战略转化为“策划+规划+项目化”的路径方式和解题思路。之所以采用系统性解决方案,是因为,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关乎桂林市域、县市及广西区域协同联动发展推进的动力枢纽,而不是桂林孤立发展、“闭门造桂”思维;尤其是桂林大生态产业背景和条件下,产业链关联的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都需要进行全局性、专业性和系统性考量与谋划,是整体性统筹、协调性发展,而不是传统的“散装”式和“修补”式发展。经济板块是一环扣一环,产业格局是一链扣一链,产业构架逐步形成现代产业体系,产业体系又逐步完善现代服务体系;尤其是桂林在打造世界文旅名城的战略进程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可或缺,文旅服务产业体系同样必不可少。
4.着力三大投资抓手
从第三方智库实践来看,桂林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以“主题城市+特色乡镇+美丽乡村”三大投资抓手为基本思路。一方面,以地方党委决策为遵循,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牵动和集聚市场资源,推进桂林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充分市场化建设;另一方面,确立桂林城市主题特色,形成县市区乡镇特色经济组团、构成一县(市)一特色、一乡镇一特色,一村一特色的梯度美学经济格局。主题城市是桂林塑造新形象、展示新品牌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特质,这也是桂林跨越世界文旅名城建设的IP标志;特色乡镇组团实际上是桂林县市区本土特色资源所禀赋的发展思路,也是走“小而精”“专精特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由特色乡镇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深层问题。三大投资抓手,不仅解决桂林城市建设与更新、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等品牌形象问题,而且,也解决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桂林市的市场化整合资源能力诸多瓶颈与短板问题。所谓“跟着智库去投资”和“跟着智库去招商”,就是这个道理。
5.发力产业融合
实践表明:桂林市的大生态资源禀赋世界闻名。随着近年来的国际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桂林市的主导文旅产业发展与世界文旅名城的匹配度也相去甚远。尤其是桂林文旅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链的整合以及相关的文旅服务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呈现诸多缺失与短板。总体来看,桂林文旅主导产业结构调整不够,文旅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因此,桂林亟需发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文旅主导产业为先导,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加大现代文旅主导产业体系建设力度,最大可能地促进生态文旅与生态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融合发展;即将文旅产业、生态产业融入数字化技术方式和产业植入;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赋能生态文旅产业,包括现代农业的农林牧渔产业领域,包括集约化产业集聚园区和特色小镇集群,从而带动产城融合、产业融合、产业链互联互通的新文旅经济业态。其重点是对全域文旅景区及其产业进行整合,由点到线、由线及面,形成融合发展格局;同时,将桂林历史文化融入生态文化体系之中,增加桂林文旅产业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桂林文旅和新兴产业等配套运行的相关服务产业全面融合。
6.补齐文创短板
第三方智库研究成果表明:桂林在推进世界旅游名城建设的战略进程中,除了注重推进文旅主导产业集群和拉长文旅产业链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主导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之外,还需要加强与文旅和新兴产业相匹配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建设,以及补齐文创产业短板。
对桂林市来说,无论是国内文旅“高原”建设还是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桂林最本土、最优势的资源即是文旅资源,包括桂林山水、历史、文化、人文、林洞、摩岩、民族风情等诸多元素;而这些文化元素在文旅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中,逐步转化为文创产业动能和文旅产业增长极,成为最具融合力和传播力的“软实力”,包括各类文化创客小镇、民俗创意园区、文创系列产品、创意艺术作品等等;所涉及的现代文创产业和产品,需要有两种思维植入:一种是“复古”思维,赋予文创产业和产品以历史文化厚重感、沧桑感、古韵感;二种是“现代”思维,赋予文创产业与产品以数字技术化现代感、实用感、场景应用感和生活质感等。可见,桂林生态资源和生态产业发展的背后,潜藏着文创经济崛起的巨大潜力。
结 语
智库踏勘八桂行,谋划创新桂林城。在智库行走中不仅读懂一个广西桂林,而且,还深深读懂“中国桂林”和“世界桂林”。站在新时代桂林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王牌智库悟出了一个创意无限的桂林新城,也悟出了一个可塑可变性很强的世界文旅名城——中国桂林,再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和世界文旅名城的复兴与辉煌,我们坚信:桂林,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