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布局丝绸家纺产业,回乡创业正当时。12月27日,河南日报刊登《“两山理论”的鲁山实践》一文,文章以“丝绸产业”为核心,生动阐释了鲁山活用“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实践之路。
“两山”理论中原实践、鲁山样板,这正是深圳王牌智库顶层设计对鲁山的发展战略定位。致力于将鲁山县打造成为中原城市群休闲经济的领头羊、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
不仅如此,王牌智库全方位考虑整合鲁山县丝绸家纺产业园(中国鲁山国际家纺城)、牛郎织女文化产业园、露峰山景区、花瓷小镇等鲁山县城东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打造大鲁山城市会客厅——作为鲁山的门户,彻底打开与平顶山市以及外界连通的窗口,让鲁山走出中原,走向世界。
“两山理论”的鲁山实践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鲁山有个鲁山坡,入到天里一半多,云外雄鸡一声唱,叫醒了牛郎哥。”一首嘹亮的鲁山民歌将千百年的时光婉转成曲,诉说着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演绎着“天蚕吐丝,仙女织锦”的精彩故事。
千年前,这里曾是丝绸之路货源的发源地。如今,这里将成为中原最大的丝绸家纺基地,一个规模宏大、配套齐全的丝绸家纺产业园即将动工,在此拔地而起。
顺应“一带一路”倡议,鲁山立足于柞蚕坡资源丰富、丝绸产业历史悠久、从业人员众多等优势,把小柞蚕做成“大文章”,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践行“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之路。
千年文明飞彩绸
每年开春,鲁山100多万亩柞树坡便吐出了新绿。蚕农将幼蚕放养在山坡的柞树上,在经过几次转场后,柞树的枝叶间,便结出一只只光洁的蚕茧。
当地的百姓都知道,柞树是摇钱树,蚕坡是聚宝盆。由柞蚕茧抽出的丝出丝率高、保暖性好,织成的丝绸光彩感强、质地优良,做成的蚕丝被透气保暖、柔软贴身。
作为柞蚕之乡,鲁山的柞蚕业始于夏代,得宠于唐朝,振兴于清代,鼎盛于民国。千年前,鲁山绸曾是皇室贡品,“亲近”了帝王宠妃;百年前,在1915年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的鲁山绸与茅台酒同时荣膺国际金奖。“鲁山绸,响半球”,如此声誉,实至名归。
然而,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鲁山的柞蚕业几经沉浮,兴衰更替。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鲁山柞蚕业得到较快发展;上世纪70年代,鲁山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柞蚕生产基地县;上世纪90年代,鲁山柞蚕业陷入低谷。如今,鲁山柞蚕业又迎来了明媚的春天。
刚入鲁山县城钢厂路,一派繁华景象入眼帘:临街卖柞蚕丝、丝绵、被罩的店铺鳞次栉比,等待装卸货的三轮车、货车排成长龙。这里是鲁山的丝绵批发基地,大小商户共有100多家。
走进程国良丝绵批发部,店铺伙计正忙着打包羽丝:“这些都是山东、湖北、江西、陕西要的货,今天必须得物流出去,前几天由于货源不足,买家已经催了好几次了。”从事丝绵批发生意已经20多年的程国良告诉记者,他们的货不愁卖,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店铺一年销售额能超千万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鲁山现有的柞坡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涉及全县14个乡镇(办事处)、168个行政村,蚕区群众20多万。发展至今,全县从事丝绸家纺产品的加工、销售大户500余家,产品远销俄罗斯、老挝、越南等地,而分布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及县城周边的销售人员10万余人,年总销售额在300亿元左右,总利润额在80亿元左右。
一方水土不仅养育一方人,也治贫带富一批人。40多岁的鲁阳街道大贾庄人何聪慧,虽只是鲁山县仙女织工贸有限公司的学徒,但对每月2000多元钱的工资已是高兴甚欢。公司老板买志远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共有七八十名员工,其中贫困户有十几个,一般工种都能拿到3000元,而像织机这样的技术活则能拿到四五千元。这让何聪慧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目前,鲁山丝绸家纺产业已是全县精准扶贫的支柱产业。”鲁山县委书记杨英锋告诉记者:“贫困户除了种植、进加工厂务工增收外,还可以将5万元‘两免一贴’扶贫贷款入股到企业,年底进行分红。”小柞蚕为农村贫困人口开辟一条脱贫致富路
经丝纬线织新锦
走进位于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河南靖焜实业有限公司展厅,围巾、服装、蚕丝被等一件件由丝绸制作而成的产品让人应接不暇。鲁山县丝绸纺织协会会长、公司负责人巴显霖指着一条色彩亮丽的围巾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手工织绸,采用植物印染,不含任何化学成分。”
子承父业,父承祖业,作为鲁山第三代卖棉人,33岁的巴显霖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18年。巴显霖清楚地记得,打小他就是扶着棉案子学走路、把丝绵堆当床铺。“每年春天和秋天,父母都背着丝绵被到全国各地走小区、摆地摊,我基本上就是一个‘留守儿童’。”巴显霖说,“15岁时,我就进入了这个行当,可依然是走南闯北打游击。咱们鲁山的产品虽有质量,但缺少品牌,而且市场上以假乱真的现象层出不穷,好东西卖不上好价钱。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建一个最大的丝绵被厂,不再跑着卖被子。”
不再让传承千年的产业散兵游勇,不能把凤凰当烧鸡、把蚕丝当棉花卖,创建丝绸家纺市场新品牌,构架产业发展新体系,不仅是巴显霖的心声,也是鲁山10万卖棉大军的迫切渴望。
去年以来,鲁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丝绸家纺产业成熟的江苏南通叠石桥进行调研,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提出利用3到5年时间,依托县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丝绸家纺产业园,推动丝绸家纺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配套、集群式整合、基地化布局。同时,结合全域旅游开发,与牛郎织女文化产业园的婚庆小镇、露峰山景区,形成“三点一线”牛郎织女文化产业带。
“这既是一个丝绸家纺产业园,又是一个旅游综合体,还是一个城镇化的发展片区。”鲁山县县长李会良说。为此,鲁山县规划用地3000多亩,预算总投资15亿元,在丝绸家纺产业园建设中国鲁山国际家纺城、加工区、物流园区、商品展示区、生活区等5大板块,形成集生产服务、创意设计、研发孵化、展览展销、电子商务、文化展示以及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原家纺生产基地、中国丝绸婚庆家纺集散地。
铺锦列绣写春秋
今年11月,省委书记谢伏瞻在调研鲁山丝绸家纺产业时倍感欣慰,殷切寄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另一方面要把当地优势资源利用好,通过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整合市场、技术、资金等,打造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以产业发展促脱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政府引导助力、企业主导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鲁山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丝绸家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由县委书记亲自主持的“周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并于今年10月建立了混合制实体经济企业——鲁山县圣昊丝绸家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县丝绸家纺产业园的建设工作。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育龙头企业,鲁山县每年还将拿出300万元用于蚕业生产补贴,拿出1000万元用于返乡创业、厂房租金、设备搬迁补贴及品牌孵化奖励等。
排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制定“任务表”。“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下个月产业园区就可以开工建设了。”据鲁山县圣昊丝绸家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领新介绍,“一年内我们将完成县丝绸家纺产业园国际家纺城建设;两年内完善加工、物流、电商、供应链采购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配套,建成丝绸家纺集散、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成后,这里可容纳100家企业入驻,带动3万人就业,三年内实现年产值300亿元,成为鲁山精准扶贫、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品牌园区。”
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柞蚕之乡——鲁山将朝着丝路之源、家纺之都阔步前进。
王牌智库观点:布局丝绸家纺产业回乡创业正当时
100多万亩的柞蚕坡资源,是鲁山县“绿水青山”上长出来的“金山银山”。王牌智库认为,政企合力,以先行先试的勇气,脚踏实地的行动,谋划布局鲁山县丝绸家纺产业园,是适应鲁山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布局丝绸家纺产业园,必将深刻改变鲁山县“七山一水二分田”资源条件的利用方式与“十万卖棉人”从业大军的生存方式,以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返乡创业”高潮,促进鲁山经济迈上新台阶,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