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政法系统将推出40条便民利民举措
5月25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河南省政法系统2023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2年河南政法系统推动38项承诺实事落地见效 今年将推出40条便民利民举措
2022年河南政法各单位推动38项承诺实事落地见效
发布会上,河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袁永新介绍,2022年,河南政法各单位将开展爱民实践服务承诺活动作为提升执法司法为民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加快“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在部门联动、科技赋能、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推动38项承诺实事落地见效。先后升级了河南法院诉讼服务网、完善了12309检察服务中心、优化了河南省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平台,“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当面办”的政法公共服务产品更加多样,政法机关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了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冬日暖薪”集中执行行动,深化了公证公益法律服务、食品药品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实践等活动,通过打好“组合拳”,民生领域执法司法成效不断增强。创新了企业普法宣传工作,编写了《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提示100条》,制定了安商惠企服务发展28条措施,组织了民事行政诉讼专项监督等“五个业务专项”监督,全面推行保安服务行政许可容缺办理等,切实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举措不断优化。
今年即将推出40条便民利民举措
袁永新表示,河南省委政法委高度重视爱民实践服务承诺,要求瞄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推出更多新政策、新举措,着力构建惠民便民、优质高效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组织省政法单位在认真总结以往工作成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民愿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今年即将推出的40条便民利民举措,这些实事既有往年活动的延伸,又有创新之举。
民事立案“最多跑一次”
2023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0项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公布
发布会上,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郭保振介绍,根据省委政法委统一安排,省法院围绕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和审判执行工作的新需求,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出台了《2023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一、让群众立案更方便。认真落实立案登记制,推行立案容缺办理,对欠缺个别立案材料的民事起诉先予登记立案,允许当事人事后补交,做到民事立案“最好不用跑、最多跑一次”。
二、积极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出台《河南法院诉讼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为群众提供诉前调解、立案、保全、送达、委托鉴定、12368热线等规范化指引。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推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配置智能云柜,上线法官留言平台,方便当事人、律师及时向法官提交材料、沟通案件办理情况。
三、加强民生领域司法保护。依法严惩危害公共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网络诈骗等犯罪,重点打击制假售假源头犯罪,依法从严惩处主犯、累犯、惯犯和犯罪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加大财产刑、从业禁止等刑罚适用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四、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坚持公正高效善意文明司法,保障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常态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强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完善市场主体救治、退出机制,统一涉企案件裁判尺度,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和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依法保护驰名商标和老字号,规制不正当竞争,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六、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积极开展多元化解工作,坚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质性化解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养老保险支付、行政赔偿等重点领域行政争议。
七、依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和“三合一”审判,妥善审理国有土地出让、转让以及集体土地出租、承包案件,从严惩处破坏土地、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人民群众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八、依法推广律师调查令的适用。上线律师调查令办理平台,方便律师申请调查令,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流转更高效、办理更便捷、取证更安全、运行更稳定的律师调查令办理机制,为律师调查涉案证据提供更多便利,更好发挥律师作用,共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九、专项治理审判执行突出问题。开展加强审判执行管理、规范审判执行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诉前调解超期、庭审不规范、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超标的保全、拖延执行乱执行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审判执行质量,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十、多维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豫法阳光”微信公众号设置“豫法说法”“豫法课堂”栏目,常态化发布典型案例,持续开展“邀请群众旁听庭审”“法院公众开放日”“送法六进”等活动,选派优秀法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助力乡村振兴、维护市场烟火气……
河南检察系统2023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发布
发布会上,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王广军发布了全省检察系统2023年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
加强涉农检察,服务乡村振兴。牢记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肩负的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创新做好涉农检察工作。推行涉农检察“四个一”工作模式,研究出台一个加强涉农检察工作意见,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开展粮食安全公益诉讼、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打击假劣农资犯罪等系列涉农检察专项监督活动,办理、评选、发布一批涉农检察典型案件,以扎实办案成效服务乡村振兴。
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四合一”综合司法保护,遏制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保障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全面推行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集中统一履职,加大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会同知识产权局、版权局等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法院等司法机关挂牌督办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加强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让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成为广泛共识。
聚焦金融监管能动履职,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依法从严从快办理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案件,同时把追赃挽损贯穿司法办案始终,让受害群众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立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诉源治理,督促堵漏建制、强化监管,以金融稳促经济稳、社会稳。
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情和公正。积极适应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轻微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的刑事犯罪结构新变化,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进一步提升认罪认罚工作质效,不断健全社会危险性评估机制,在从严惩处严重暴力犯罪的同时,加大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调处力度,充分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情和公正,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
围绕安全生产深化溯源治理,保护社会稳定和百姓平安。深入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依法稳妥办理重大敏感危害生产安全案件,积极开展涉危害生产安全案件企业合规审查,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举一反三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责任单位整改全覆盖,以点促面推动相关行业领域改进提升,让安全责任事故远离群众。
开展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检察监督专项活动,维护“三小”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监管执法领域过罚明显不当等问题,积极开展专项检察监督活动,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监督纠正“小错重罚”等不当行政处罚行为,督促行政机关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市场环境,让小商小贩规范经营有尊严,让市场充满烟火气。
依法守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让法治成果人人共享。开展民事支持起诉专项活动,帮助涉案困难群众依法维权,做到“应支持尽支持”。深化养老诈骗专项整治,开展妇女权益保护及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坚持“应救尽救”开展司法救助,劳动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增强群众依法维权意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开展“未”爱而来、让困境儿童向阳而生专项保护行动,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坚持“高压零容忍”,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宽容不纵容”,对涉罪未成年人实行“捕、诉、监、防、教”一体化办案,帮助“问题孩子”回归正途。坚持“及时有温度”,健全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取证、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机制,有效避免“二次伤害”。对家庭监护缺位的,通过支持起诉、制发“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履职。同时,积极推动在省级层面建立困境儿童保护长效联动机制,让更多困境儿童拥抱阳光、向阳成长。
深化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工作,推动涉检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实质性化解。聚焦源头治理和前端化解,持续深化市县两级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申诉案件制度,压实刑事申诉、国家赔偿和立案监督“三类案件”首办责任,实现“三类案件”3个月内办结100%,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开展线上线下多元阅卷服务,更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做优现场阅卷服务“一次办”,提高律师阅卷服务效率,提供案件卷宗材料免费复制服务。深化互联网阅卷服务“及时办”,3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和答复工作。探索异地阅卷服务“就近办”,通过跨地区检察协作保障远程阅卷需求,打通律师阅卷“最后一公里”。
涉及办证、驾考、交管等服务
河南公安机关推出2023年爱民实践服务十项举措
发布会上,河南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朱海军发布了河南公安机关2023年爱民实践服务十项举措。这十项举措是:
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全省通办”
河南省居民在省内合法稳定就业、就学、居住的,直接向省内现居住地公安机关交验居民户口簿和合法稳定就业、就学、居住的其中一种证明材料,即可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陪同申领。
临时居民身份证申领异地可办
河南省居民在省内异地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期间,可凭《居民身份证领取凭证》向受理地公安机关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未满16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领。
缩短赴港澳商务签注办理时限
赴港澳商务签注办理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优化机动车驾驶证考试预约服务
将机动车驾驶证预约考试人数按天投放调整为按场次投放。
开通营运类车辆交通违法网上处理渠道
全省营运类车辆可通过“交管12123”APP网上处理交通违法。
缩短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非药品类)购买许可审批时限
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非药品类)购买许可审批时限由法定的1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对高速公路上发生的轻微财产损失交通事故实行网上快速处理
对发生在我省高速公路上符合法定条件的轻微财产损失交通事故,民警通过“交管12123”APP现场作出事故责任认定。
优化交管业务电子票据便利化应用
在河南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交管业务电子票据功能,为群众提供交通违法罚款、驾考考试费、工本费等交管电子票据查看、下载服务。
推出河南公安便民服务窗口电子地图
依托河南公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便民服务窗口电子地图,汇集公布全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窗口地理位置及服务事项等信息。
公布一批公安机关行政许可事项“同事同标”办事指南
对照《河南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梳理公布涉及公安机关的50项行政许可事项“同事同标”办事指南,同一事项无差别办理。
护“苗”有道!河南开展困境儿童专项保护行动
发布会上,王广军在答记者问中介绍,今年,检察机关把困境儿童专项保护行动作为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主要考虑是,办案中我们发现一些孩子因为父母服刑、死亡、失踪、重病,或者自身重病重残、遭受侵害等种种原因成为困境儿童,这类儿童容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不法侵害的对象,也容易因为生活无着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儿童因案致困,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护和救助。通过开展困境儿童专项保护行动,及早发现有关线索,变被动受案为主动保护。
对各类侵害困境儿童等犯罪行为“高压零容忍”
未成年人如春起之苗,只有悉心呵护才能欣欣向荣。接下来,河南将聚焦困境儿童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困境儿童和遗弃未成年人等犯罪行为,做到“高压零容忍”。教育挽救涉嫌犯罪的困境儿童。对因无人照管,生活无着走向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检察机关将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积极开展帮教救助,促使他们顺利回归、融入社会。
运用司法保护切实维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关爱救助受到侵害的困境儿童。检察机关将更加注重权益保护和心理救助,充分运用“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对受侵害困境儿童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帮助未成年被害人从遭受侵害的阴影中走出来,脱离困境、拥抱阳光。同时,将积极携手民政、教育、卫生健康、妇联等职能部门,就监护、医疗、就学、就业等开展联合救助,切实保护困境儿童合法权益。
做实全面综合司法保护,通过制发“督促监护令”、支持起诉、家庭教育指导等融合履职手段,做好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教育、权益保障、生活安置等综合保护工作。积极推动诉源治理。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困境儿童保护社会治理漏洞,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开展公益诉讼、法治宣传教育等方式督促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完善制度机制,扎牢未成年人保护法治“篱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法律援助家庭暴力受害人不设经济困难条件限制
发布会上,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王继军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政府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省司法厅在全省持续组织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河南将民生紧密相关事项纳入援助范围
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援助范围。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不设经济困难条件限制。对人民法院通知的人身保护令案件,一律提供法律援助。完善便民服务网络。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专门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对特殊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当日受理、当日指派、优先办理。2021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7万件,其中农民工案件5.1万件、老年人案件1.4万件、未成年人案件2.4万件、残疾人案件5200件、军人军属案件910件。
推进法律援助网上办理 实现不见面受理审查
河南将继续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活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强法律援助法贯彻实施,推进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修订工作,扩大民生领域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开展治理农民工欠薪专项行动,更好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举措,畅通“绿色通道”,推进法律援助网上办理,实现不见面受理审查。实施诚信承诺制和证明事项在线核查,缩短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时限。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点援制”,开展预约上门服务,推动“应援尽援”向“应援优援”转变。进一步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法律援助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推进城乡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实体、热线、网络平台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能力,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
(文章来源: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