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 NEWS

激发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度

时间:2023-09-05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21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4.3万亿元,对GDP贡献度达到12.4%。依照当前贡献度增速看,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度有望超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设定的13%目标。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度与欧美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一、中美欧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比较
 
2018-2021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规模逐年扩张,专利密集型产业对GDP的贡献度逐年递增,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其中,2021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对GDP的贡献度达到12.4%,较上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但是,欧盟2008-2019年间的专利密集型产业对GDP贡献度均远超我国,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规模与经济贡献度与欧盟拥有一个年轮的差距。2019年美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4.43万亿美元(与中国专利密集型产业保持相同口径,实现可比,故剔除外观设计专利密集型产业部分,折合人民币30.6万亿元),对GDP贡献度达到24%,是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对GDP贡献度的2倍。
 
从细分产业看,新装备制造业一直是GDP贡献的主要来源,2021年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8452亿元,对GDP贡献达到3.35%。叠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中断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自2018年以来新装备、新材料制造业对GDP贡献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相反,受益于防疫产品需求扩张,医药医疗产业增加值15479亿元,同比增长40.9%,对GDP贡献度达到1.35%,较上年提高0.27个百分点。信息通信技术制造业、服务业逆势上扬,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8.1%、16%,对GDP贡献分别达到2.48%、2.67%。此外,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业、环保产业对GDP贡献度均呈现小微上涨趋势,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持续向好。
 
二、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对经济贡献度不及欧美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专利密集型产业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业经济效益欠佳。例如:素有“工业母机”之称的机床产业,高速高精度控制、智能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以及核心功能部件长期被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掌控,高端领域进入壁垒持续攀升。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国内机床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且客户大多为美国、越南、印度等中小企业,高端环节国际竞争力不及日本、德国、美国等名企,整体机床产业经济效益与欧美国家悬殊较大。
 
(二)知识产权对外依存度高,生产性、科技服务贸易长期存在逆差,导致专利密集型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有限。2021年我国专利密集型服务业对GDP贡献度仅有3.6%,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释放。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问题导致,一是专利密集型服务业规模偏小,仅占整体服务业比重的6.7%,信息通信、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供给尚无法充分满足信息消费升级需求。二是通信技术服务贸易外向度低,我国完全自主可控专利技术影响力不足,高价值专利技术服务供给不够,造成出口疲乏。三是我国在信息通信技术、研发、设计及技术服务等专利密集型产业中不具备价值链主导能力,需支付高额的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四是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偏低,研发、设计和技术服务占GDP比重仅为0.89%,开展独立研发设计、技术推广、整体解决方案等深度服务的企业偏少,同时在服务质量、响应速度、设计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专利产业化率均偏低。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6%,发明专利产业化率36.7%,而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50%,专利产业化率接近80%。阻碍我国企业专利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高端技术经纪人和专利产业化人才,二是缺少资金、设备和场地,三是缺乏优质专利转化及产业化服务。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产业化率低的主要因素是专利成果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偏低,专利转化服务链条不够完善。
 
三、发达国家值得借鉴的做法
 
(一)抢占高端产品市场,提高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档数控系统领域呈现寡头垄断格局,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等头部企业构建起极强的技术和品牌壁垒,积极开发高速、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占据了全球市场80%的份额。此外,在半导体研发、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等方面,美国加大芯片研发投入,始终保持技术的先进地位,占领了全球48%的芯片市场,实现销售额2750亿美元。
 
(二)制定技术转移相关法律,加速专利成果转化。美国通过出台《拜杜法案》,采用专利许可和签订多个技术转移合同的方式获利,解决了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利益分配问题,实现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由5%飙升至80%。日本通过实施“休眠专利”战略,深入挖掘未被有效利用的专利,畅通了专利转化流通市场,通过定期发布专利供求对接信息和专利指南,为专利交易提供了便利。
 
(三)美国通过加大专利密集型服务业开放力度,优化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环境,已发展成为全球知识产权贸易服务强国。美国通过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以及降低境外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的门槛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开放度。同时,美国健全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交易服务、融资服务、外包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全链条服务体系,为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文章来源:长江产经智库   作者:王慧敏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上一篇:我国宏观经济风险短期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

下一篇:寻找新能源产业“爆点”,为什么苏州相城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