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 NEWS

《国家智库》《中国智库》十五年: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破壁之路——于今跨界专访

时间:2025-09-01来源:未知 作者:acebm 点击:

导语:创刊的孤勇者

2025年7月,党的生日刚过的那个周末,记者在北京长安街一座静谧的老四合院里,见到于今正轻轻摩挲着两本泛黄的创刊号。深蓝封面的《国家智库》与鲜红封面的《中国智库》,和记者十五年前初见时别无二致,只是书脊上的烫金字迹已有些斑驳,恰似岁月镌刻下的独特勋章。于今微笑着说:“这是中国智库荒漠里的出生证明,也是交给国际的一份证明。”那笑容里,满是回忆、感慨,更蕴含着对过去十五年历程的笃定。

回溯到2007 - 2011年,“智库”在国内还是个新鲜概念,大多数人对其认知模糊。然而,军旅出身的于今却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远见。他自费百万,毅然推动《国家智库》与《中国智库》这两本重要学术集刊问世。在当时,这无疑是一场充满风险的冒险,仿佛在黑暗未知的丛林中独自摸索前行。但仅仅一年后,两刊便成为从中央领导到县级主政者的案头读物,至今累计免费赠阅超千万册。更令人瞩目的是,上百篇建议被写入中央文件,成果转化为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实际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影响力证明了于今当初决策的正确性。

窃稿风波中的零收益坚守

 

经费断链与自我革命

2007年,于今开始筹划两刊时,便陷入了双重困境。申请政府专项拨款被拒,寻求企业赞助也无人响应。在当时,“智库”这一新兴概念尚未被广泛接受,人们对其持谨慎态度。

于今回忆起往事,哈哈大笑道:“2015年后,智库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我一天要见4、5批想要搞智库的三教九流,甚至还有拎着装满钞票的行李箱来找我合作的。”

2009年末,在钱伟长、成思危的关心下,在任玉岭等人的大力支持下,《国家智库》创刊号通过中国经济出版社问世,成为国内首部以“智库”命名的政策读物。它的出现,如同一束光照进全球智库的黑暗角落,为该领域带来新的活力。2010年,《中国智库》创刊号以红旗出版社“中国红”封面亮相,那鲜艳的红色,象征着本土智库的底色,寓意着它将在中国大地上绽放光彩。

侵权狙击与反制智慧

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考验着于今和他的团队。某国字头出版社收买编辑窃取出版方案,抢先推出同名图书。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两刊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然而,于今在内部会议上举起侵权样本,淡然回应:“侵权证明价值,对手逼我们跑得更快。”这种豁达心态和积极应对策略,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与胸怀。

此后十年,于今坚持每期向中国各级5000名决策者免费寄送,仅印刷邮寄成本累计投入就几百万。除极少的公益赞助和商业化合作外,他始终保持两刊的纯粹性和独立性。在充满商业诱惑的时代,他的坚守如同一座屹立不倒的灯塔,指引着中国智库前行的方向。

于今感慨道:“最初那几年,体制内外不少“公公”羡慕嫉妒恨,毕竟这些人没想到的我想到了,没说的我说了,没做的我做了。于是每年都会有人栽赃陷害、恶意举报我。我不得不抽出时间来应付这些小人,处理这些烂事脏事。长此以往,我心里也多了根‘阶级斗争’的弦。有友人把我比喻袋鼠——喜斗善斗,且乐此不疲。不过,和早期革命家比起来,我这经历虽说也艰难,但还不至于危及性命。”

双轨定位:顶天立地的中国范式

 

 

在两刊的发展进程中,明确的定位是其成功的关键。《国家智库》与《中国智库》形成了独特的“双轨定位”模式,从不同维度为大国博弈、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智库》:国际治理的瞭望塔

《国家智库》专注于国际战略与外交话语权构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中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局势,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迫切需要专业智库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持。2011年刊发的《中美博弈》,通过精准预判美方,为中国在中美博弈中赢得主动,犹如在激烈战斗中提前洞察敌人战略。《文化安全》一文,以科学依据和严谨论证为中国文化发声,有力驳斥西方政客不实言论,维护中国国际形象,宛如英勇战士捍卫国家尊严。

《中国智库》:本土治理的智慧库

《中国智库》则聚焦城镇化、民生保障等改革深水区难题。这些问题如同大厦基石,关系到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需要精心研究解决。

2012年,《“官邸制”:深化政府改革的题中之义》提出“异地任职官员集中居住管理”方案,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被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采纳,推动全国性官员住房制度改革,如同精准手术刀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该刊首创的“自然科学 + 社会科学 + 政策法规”三维研究方法,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方法有机结合,为政策研究提供新思路,被国务院某机构纳入政策评估体系,为政策研究注入新活力。
 

政策转化机制:从书斋到国策

二轨外交破冰

2010年,于今团队向内蒙古提交全球首个“中蒙俄智库产业示范区”提案,通过跨境协作机制促成上海合作组织在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如同搭建起一座沟通桥梁,在多双边国际合作中发挥纽带作用。

2019年,波兰帕夫拉克总理向于今授予“中波友谊特殊贡献奖”。这一荣誉背后,是于今主导的“一带一路风险报告”避免了中欧班列沿线合作损失,为中波合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保障“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宛如为“中东欧乃至中欧”列车铺上坚实轨道。

实验室转化

目前推行的“城市更新行动方案”,直接采用《中国智库》早期刊发的“硬件改造与社区网络同步再生”理论。该理论将城市更新从单纯的物质空间改造拓展到社区社会网络的重塑,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案取得良好效果,为其他城市的城市更新提供借鉴,如同为城市更新树立成功榜样。

三重直报系统应急通道

2010年玉树地震后72小时,于今独自在海拔4000米的灾区争分夺秒开展工作。他完成的《文物损毁评估报告》等七份专报直送中央,详细记录地震对文物的损毁情况,为文物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如同给受伤的文物送去及时的诊断书。获专项批示拨付上亿资金,使受损文物得到及时保护和修复,让千年文物重获新生。

旋转门机制

任玉岭、高尚全、纪明葵、徐光裕、朱成虎、刘伯鸣、闪淳昌、杨华山、李仲华、单秀法、李曙光、张文祥、胡正荣、杨再平、朱旭峰、傅琰、刘春成高路等特邀专家学者以及陈一心、李正强、胡月英、邱剑敏、焦健、胡傲、王延辉、闫海潮等编辑团队,每年赴国家智库编辑部参与选题、政策研讨。这种“旋转门机制”促进政府、学界和智库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知识交流,使智库研究成果更好地与政府决策相结合,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同让不同领域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共同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来源:丝绸之路国际智库)



上一篇: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全局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